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鄉村短的現實意義

鄉村短的現實意義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30 02:21:38

鄉村短的現實意義?作者:朱子钰 陳晶晶,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鄉村短的現實意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鄉村短的現實意義(靠什麼撥人心弦)1

鄉村短的現實意義

作者:朱子钰 陳晶晶

鄉村短視頻興起,是當前網絡上引人注目的現象:李子柒、張同學、蜀中桃子姐、康仔農人……一批記錄鄉村生活的博主相繼走紅。在這些視頻中,鄉土生活的質樸、綠水青山的風光、充滿詩意的田園牧歌,讓鄉村的美展露無遺,閑适、自在、慢節奏的鄉村生活,令人向往不已。

有觀點認為,短視頻是“眼球經濟”的産物,一些短視頻憑借刻意搭建的建築、成熟的制作方法,以一種純粹想象的方式對鄉村生活進行過度美化。但這種包裝後的鄉村短視頻為何能不斷撥動人的心弦、具有直抵人心的感染力呢?值得我們深入探讨。

發掘中國文化最樸素的形式

2020年1月16日,“80後”福建小夥兒彭傳明在抖音上傳了自己的第一支原創短視頻。樸素的穿着,老舊的土屋,因長期勞作而通紅腫脹的雙手,右手的大拇指上還包裹着有些發灰的創可貼,視頻中的他不苟言笑,潛心打磨手中的竹條——他希望能夠将這根竹條變成一個馬克杯。

在後來的視頻中彭傳明不僅僅止步于用雙手制作出常見的家庭用具,他用八分鐘的視頻來呈現自己曆時兩年的古法制墨過程,在十分鐘的視頻中複原了周期八個月的福建古法竹子造紙術。從制作筆墨紙硯,到釀酒煮茶,他用自己的努力踐行着東方非遺傳承,用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華曆史文化名片,述盡鄉土之美。

兩年零六個月後的今天,彭傳明已經是全網近千萬粉絲的短視頻博主。而他仍一如從前那個安靜的小夥兒,不打廣告,不做直播,一門心思隻在呈現福建鄉村圖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能有更多人喜歡我們中國的文化。”

以彭傳明為代表,學成之後回歸農村從事農業生産的年輕人,現在有個有趣的稱謂:新農人。彭傳明、李子柒、張同學的作品,呈現的内容千姿百态,體現出兩種不同的審美風格。

“李子柒”一類的博主是古典主義唯美風格,這類視頻往往通過專業的器材、精良的制作、藝術化的重構營造出充滿詩意的唯美效果。“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子柒在田間辛勤勞作、采摘果實、打掃屋舍……每一幀都是一幅富有中國傳統審美意境的田園世界,充滿視覺沖擊力,激活了人們腦海中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意象。

彭傳明、張同學則是典型的“樸素現實主義風格”。特别是彭傳明的視頻,沒有太多的拍攝技巧,就地取材,呈現出的是鄉村社會真實面貌。雖然,隻是對自己的日常鄉村生活進行記錄,但彭傳明通過古法複刻筆墨紙硯、用牛骨棒做口紅、用豬胰腺做肥皂,從中可以看到中國鄉村民衆所擁有的獨特審美創造才華。

但不管怎樣,他們的共同價值,在于提供了一個了解農村、展示農村的窗口,即使有所包裝和美化,但依然發掘出了至今還保留在鄉村社會山水林間和日常生活中的中國文化最樸素、最傳統的形式,所以有評價說:“通過熟悉一個小村落的生活,我們猶如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整個中國的縮影。”

鄉村短視頻為何能打敗農村劇?

電影、電視劇曾是鄉村媒介影響與話語的重要解讀文本。不過,近幾年農村題材影視作品逐漸走到了文藝創作的邊緣位置。即使農村有着豐富的資源,但佳作鳳毛麟角、文化影響力減弱,農村劇的式微,讓創作者不再有動力去試水農村題材作品,相關領域出現了不溫不火的尴尬局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憑着獨特審美風格的鄉村短視頻一躍成為記錄和書寫農村社會轉型和農民心靈嬗變的重要媒介。為什麼同樣是用影像記錄,體現鄉村之美的視頻能夠在短視頻平台上獲得如此高的熱度?不少網友表示,和農村劇相比,沒什麼典型故事情節的鄉村短視頻更好看,令人“上頭”,刷到停不下來。

“鄉村短視頻以‘小叙事’的手法進一步強調了小村民的小生活,個體的所見所遇、所感所想走上舞台,通過及時性的、非線性的、随意性的呈現方式,展示對鄉村生活的特殊體驗。由于短視頻的制作門檻低,藝術要求不高,短視頻也成為當下鄉村較為真實的表達,這就使它比諸多脫離實際的農村劇更能打動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劉娜認為。

另一方面,在社會輿論之中,“農村人”長期成為“愚昧無知”“落後守舊”等貶損之語的代名詞。而随着現代社會的深入發展,生活在城市中的每個個體都被迫卷入到加速世界之中,“007”“996”“内卷”等新名詞的産生,正是愈演愈烈的現代性焦慮在社會實踐中所産生的新變體。為了對抗這一種普遍性的現代性焦慮,來自神秘東方的傳統鄉村世界成為人們的情感依托,城市人越來越向往更加恬靜美好的鄉村生活。

2008年大火的“開心農場”開啟了全民偷菜的熱潮,“認養一頭牛”與“螞蟻森林”的爆紅正是“久在樊籠裡”的城市人“複得返自然”的情感投射。短視頻平台的橫空出世又恰好滿足了“懶癌”患者的娛樂心理,隻需一台手機、劃劃手指,就能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李子柒、蜀中桃子姐、彭傳明等一批鄉村視頻博主的生活呈現恰好滿足了旅居城市的“60後”“70後”“80後”網絡用戶的懷舊心理,其視頻中所蘊含的鄉味與野趣,喚醒了中年網絡用戶的童年記憶,激發“留住鄉愁”的審美,舒緩了他們的現代性焦慮,成了現代社會給予他們的精神補償——這也是新農人勝出農村劇專業創作者的優勢所在。

鄉村美學變現為實打實的效益

“目前,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一種發人深思的現象:新的城鄉差别已基本形成。不過,這個差别是反過來的,近90%的鄉村人不願意離開鄉村,而50%多的城市人希望住到鄉村去。”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守森表示,鄉村,不隻是人類的過去,亦将是人類的未來。利用短視頻這一媒介,将鄉村美學的理念傳遞,從頭部美食博主,到講好中國故事的傳統文化傳承者,新農人利用“視頻出海”實現了這一轉變。由此,鄉村美學變現為實打實的效益。

最初,李子柒掀起了一股田園牧歌式、東方寫真審美的短視頻熱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加入其中。蜀中桃子姐在視頻中展現了鄉村生活的人間煙火氣、一股質樸的美,爆火之後利用直播的方式為家鄉農産品帶貨,讓四川美食銷往全國各地。瑤山妹子香古返鄉創業,其抖音賬号“遠山的阿妹(瑤浴傳承人)”坐擁千萬餘粉絲,創立了“香古瑤”品牌帶領瑤鄉群衆增收緻富。一批批新鮮血液的注入和青年才俊的到來,使得中國傳統農業再次迎來了發展之春。

要想真正促成鄉村經濟的發展,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除了優質的作品,還離不開平台的支持與鼓勵。自2020年起,抖音宣布推出“新農人計劃”,計劃投入12億流量資源來扶持三農内容創作,從流量扶持、運營培訓、變現指導等方面全方位扶持“三農”内容創作。2021年6月抖音公布的首份三農數據報告顯示,“三農”創作者中54%為返鄉創業青年,主要以城市白領、農民工、大學生等幾類人群為主,農村視頻總獲贊量129億,創作者收入同比增長15倍,欣欣向榮的短視頻平台正逐步成為促進鄉村發展的“新農具”。

而在上述報告中,山東的嘉祥縣、壽光市、郓城縣上榜“抖音三農創作者最多的十個縣”,其中以黃牛養殖和農業器械生産聞名的嘉祥縣位列榜單第一。這僅呈現出山東新農人風采的冰山一角。電商人于海返鄉成立威海萬顆籽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父老鄉親們發展特色紅薯種植;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的薛麗娜攜手丈夫返鄉成立泰安嶽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近年來,山東多地黨政領導直抵市場一線,助農直播,從大棚到果園,再到蔬菜基地,沒有絢爛的廣告語和背景闆,但最後主播紅了,農貨火了,能被看見的全是實打實的收益與成效。

前不久,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在濟甯召開,以孔府印閣、章丘鐵鍋、平度草編、曹縣漢服、臨沭柳編、淄博陶瓷、泰山玉器為代表的山東手造,以濟南平陰溫泉康養旅遊度假綜合體、濟甯嘉祥吉祥生态康養文旅綜合體、濰坊安丘正大現代農業生态旅遊景區等為代表的鄉村精品文旅項目,無不彰顯悠久傳承的生活美學與鄉村美學。如果說現代社會的發展緻使中國傳統鄉村在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土崩瓦解,那麼代代接續的新農人重新建構的一幅新鄉村圖景,不失為鄉村資源變現的新路徑。(朱子钰 陳晶晶)

來源: 大衆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