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醫生在問診時,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是什麼嗎?恐怕很多醫生會投“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說我這是……”一票。沒錯,現在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是越來越便捷,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很多科普成為了“科唬”,讓很多不是醫學專業的人看了之後人心惶惶的。導緻很多人不敢網上查症狀,一查就是癌。比如說,網上很多文章說大便裡有黏液出現,就是腸癌的信号!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這明顯是誇大其詞了,因為黏液的産生分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兩種。生理性的黏液便,可以不用理會,因為它多是由于心理的緊張、受到驚吓或者小腸過敏等導緻,一般很快就會消失。
至于病理性的黏液便,除了腸癌會有外,還有很多原因會導緻其發生。比如最為常見的慢性腸炎就會有這一症狀。還有結腸炎、細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蟲病以及中醫裡的脾胃虛寒、脾虛濕熱、寒濕等症都可能導緻大便帶有粘液,甚至内痔也常常能引起黏液便。
再說,腸癌的症狀也不可能隻有單一的糞便裡帶有黏液這一症狀出現,還有常見的如大便習慣的改變、腹痛、便秘腹瀉交替、放屁很臭、便血(黑褐色)、腹部有包塊等等。總之,一般是不會單一症狀出現的。即便出現了便秘腹瀉交替出現,也不能斷定是腸癌,因為能導緻這個症狀的,除了腸癌,同樣也有很多原因,如腸結核、糞塊堵塞、腸易激綜合征、腸梗阻等等。
總之,作為普通老百姓,又不是醫學專業,就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了。如果身體真的出現了不适,就去一趟醫院做一次檢查,比在家妄自猜疑,惶惶不可終日要來的踏實。
還是那句話“預防永遠大于治療”,在平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勤體檢,尤其是45歲以後,最好能定期主動的去做腸鏡檢查。因為有至少80%~95%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化而來(小息肉→大息肉→ 高級别上皮瘤變→ 息肉癌變),而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到15年。也就是說,期間我們有充裕的時間去發現它,切除它以消後患。
對于腸癌的高危人群,就是那些有家族史的,重點是一級親屬中有罹患的,長期吃高脂肪低纖維膳食物的,以及有結直腸息肉病史的人群等,要更早的去做早期篩查!
我是藥療君,總之腸癌固然可怕,但我們依舊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防它,在生活上做出改變,低脂多纖維并不難,定期做早期篩查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做到這些,腸癌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您說是吧。若覺得文章有用,别忘了點贊并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吧,感謝您的支持(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