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東漢史學家班固耗費二十餘年編撰完成。它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也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其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遣辭造句典雅遠奧,而且飽含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
1、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無形
聰明人能發現隐微的未成形的事物,有先見之明。聰慧明智、思慮通達的人,善于觀察、思考、深辨、細究,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斷,故能洞察事物的未來,于無聲處聽有聲,于無形處見有形,有先見之明。人隻有居安思危,見機而作,才能永保平安而不敗。
2、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
留給子女的遺産再多,他們也可能很快把它揮霍幹淨,不如教育子女學會一門自立謀生、安身立命的本領。
3、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
《孫子兵法》有言:“兵貴速,不貴久。”想要比别人快一步,就必須先于别人一步,先于别人一分。先于别人,就是要跳出慣有的思維習慣,大膽地去創新,想别人所不想,幹别人所不幹的。隻有做到了先于别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落後。比别人先想到不難,難的是比别人先做到。
4、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這句話告誡人們:在目的與手段之間,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實現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實際的。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來了,會有羨慕之心,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羨慕是不行的,應該去努力掌握緻富的本領,探尋緻富的途徑,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這就是“退而結網”。幻想憧憬不是辦法,付諸行動才是出路。
5、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善者不疵細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大功與小過,大才與小疵相比,前者是主要的。管理中要用人所長,容其所短。無論選人、用人、考評人,都不能以一時之得失來給人作出定論,要想做成大事業就必須學會容忍人犯錯誤,并深深地理解人,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6、镌金石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
古人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平靜的水面,丢下石頭,就會直落水底;而在激流之中,丢下石頭,水的急流可以讓石頭漂流,這就是“勢”。人生有借勢而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善于“借勢”的人,總能比别人走得更快,飛得更高。機遇不可能時時都有,所以,人生還需要“順勢而為”。
7、知其一未睹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内
後世常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來形容那些對事情隻知片面就下結論的人。不管是人還是事物,都是很複雜的。要想正确地認識它們,必須進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認識必然帶有片面性、表面性,這樣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導緻錯誤的行動,不可不戒。
8、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欲成大事,先得人和;欲得人和,則要寬以待人,不可求全責備。隻有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與擁戴,被寬容的人才會以德報德。每個人都有缺點與不足,人無完人,如果過于苛刻要求他人,就沒有朋友,也無人可以為己所用。所以,孔子提倡“恕”,不僅要容人之短,甚至可以接受旁人不可容忍之事。視人為友則心寬氣順,能容難容之事者必有過人之處。
《漢書》在中國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