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愛貓小說家
今年的七夕情人節,電影院裡沒有往年熱鬧。
每年都争着在情人節這個檔期上映的愛情片,今年就隻有兩部,我猜測其中的原因,也許是怕又被罵,也許是愛情片在情人節不那麼賣座了。
可就算是隻上映了這兩部,我也看到很多觀衆怨聲載道。經曆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的婚禮》、《十年一品溫如言》之後,原以為華語電影會吸取教訓,好好拍點優秀的愛情片,結果一部不如一部,有的勉強及格,而有的似乎拿捏了其中的‘流量密碼’,在這個絕佳的情人節檔期,狠狠地圈了一筆票房。
其實大家不是不知道國産愛情片的套路,也知道好看的愛情片萬裡挑一,難看的愛情片成群結隊。
但是情人節,電影院是情侶約會的絕佳場所,情人節期間自然愛情片拍片較多,誰都會去湊個熱鬧。
可明明歡歡喜喜去看愛情電影,最後看了個BE結局。
不值花錢買的電影票,不值因為凄美的結局和男/女朋友鬧矛盾。
為何如今的愛情片總要以‘BE’收尾?今天就來好好聊聊。
一
那些年錯過的愛情
‘BE’:bad ending,直譯為壞結局。
在影視劇中,壞結局好像這幾年格外盛行,先說電視劇中的鼻祖,前段時間忽然被炒熱的《步步驚心》,就以凄美絕倫的愛情結局收尾,雖然局外兩人修成正果,可當年這部劇可謂讓一衆粉絲與觀衆傷心極了,不為别的,就是祭奠逝去的愛情。
再說電影,第一次讓我對愛情有傷感的心情,是去看《那些年》的時候,從高中到大學的愛情,是多少人心中向往的。那些年,從校服到婚紗,經曆過愛情的長跑,多值得擁有完美的結局;可《那些年》偏偏不是,他去參加她和别人的婚禮,看着那個曾經愛過的女孩美麗大方的站在别人身邊,那段屬于他們的美好時光,終究是結束了。
于是,後面的愛情片似乎都繼承了這樣的套路,無論是小說改編還是原創故事,都逃不過BE結局。
因為疼痛文學的影響,我也曾癡迷這樣的愛情故事,總覺得留些遺憾才是圓滿,也不便評價,可一年過了一年,不知是我長大了,還是因為這些電影過于營銷這樣的話題,讓愛情片強迫式BE,不再講究愛情電影的基本邏輯,使得觀衆和原著粉絲‘審美疲勞’。
我記得今年最受嘲諷的電影《十年一品溫如言》,因為劇情毫無邏輯,而且埋了所有愛情片中的坑,不僅不給填坑,還要硬凹‘凄美愛情’的形象。所以被罵,也是情理之中的狀況。
由此看來,現在的觀衆最不吃的就是這一套,‘BE’固然可以,但盲目跟風,胡改亂改,就算是最火爆的IP,評分也不不過3,還會讓原著粉絲們失望。
讓愛情片有紀念感、有凄美情緒自然是好,可如今時代不一樣了,大家錯過愛情的同時,也想擁有完美的愛情。
二
以朋友之名愛你
《我們的樣子像極了愛情》,是今年七夕情人節的其中一部,豆瓣開分6分,勉強及格。
可我要說的,就是這部電影中我最不喜歡的一個元素:以朋友之名愛你。
它的簡介通過電影名就能猜出來,“像極了愛情”,卻不是愛情,可想而知這是個BE結局。
豆瓣上的簡介這樣說:遺憾的是,我愛你,隻敢以朋友之名——你曾有過差一點就在一起的愛情嗎?來自小城的許一(李孝謙 飾)和高曉楠(漆昱辰 飾)童年由于誤會而留下遺憾,後來兩人在大學重逢,就此産生了跨越多年的羁絆。
許一、高曉楠在相處中解開當年的心結,從冤家到摯交,從青澀學生到職場新人,相互陪伴,一起成長,不是情侶卻勝似情侶。然而,彼此間不敢觸碰的感情界線因為一次意外終于徹底爆發。
這部電影特别明顯的是,你可能看到所有的演員都不太熟悉,所以它在一早就沒有在演員上下功夫,它在劇情上下足了功夫,就是想要用‘BE美學’的基調赢取更多的流量關注。
在預告片裡不難看出,‘搶婚’的戲碼永不過時,許一拉着高曉楠在雨中奔跑,這樣的橋段在以前的愛情電影中也常見,而且都是男主的幻想。有人說,‘搶婚’是所有成年人心中的一腔執念,可我覺得矯情,畢竟如果真的合适真的有緣,她/他都是你注定的另一半吧?
就是看到這樣的預告,我再次确定它一定是設定了‘BE美學’的基調。
在這部電影中,主角許一和高曉楠在漫長歲月中互相陪伴、共同成長,是多年“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關系。在他們身上,有“天馬行空的幻想、無所顧忌的張揚,也有猶豫不決的拉扯,戀人未滿的無奈”。
他們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最開始,他們一起進入電視台,許一是從香港知名公司跳槽而來,業務能力突出,面試順利;而高曉楠卻是因為許一說她是自己未婚妻,兩人要留一起留要走一起走才得以入職,還因為這樣一起合租了一個自己的小窩。
後來許一鬥勁十足,想着等自己再優秀一些,就向高曉楠表白。可想象終究抵不過現實:許一被分進了娛樂組,每天面對的隻有“娛樂”,沒有“新聞”,偏離了自己的初衷,他成日郁郁寡歡,工資也一降再降。
高曉楠卻發揮出了自己學前教育的專業優勢,參與的少兒節目受到了台裡内外一緻肯定。
兩個人的身份互換,高曉楠事業成功了,租下了他們小窩對面高樓裡的大房子,帶着許一去看房,氛圍逐漸浪漫起來,明明到了最佳的表白時刻,可許一因為自己的自尊放棄了。
男主明明喜歡女主,但就是因為沒有勇氣表白,才一次次以“朋友”的名義對高曉楠表達着自己所有的關心。
是許一每次“我們是朋友”的強調,才讓高曉楠心裡都會更退卻一步。
這不是‘BE美學’,這是别扭的愛情故事。
雖說有從校園到職場的飽滿畫面感,有“明媚張揚的笑臉撞上現實冰冷的水泥牆”,也有圓滿中參雜遺憾的錯過感,但在我看來,這樣的愛情何苦呢,轟轟烈烈過後歸于各自安好,隻是在‘遺憾愛情’裡強加凄美的劇情。
三
何為‘BE美學’
“在藝術上,靠變故,車禍,意外實現的悲劇都不是好的悲劇。真正好的悲劇是所有事情都是合邏輯的,所有人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善良的,事情仍然無可挽回地緩緩滑向潰敗,沒有赢家,沒有幸存者。”
“劇情不是刻意的悲劇,而是曆史走向令他們必然分開”
當悲劇一旦刻意,結局的好壞便變得十分重要了,不是說愛情片一定要是皆大歡喜,但最起碼,要給劇情一個合理的安排,不是嗎?
在如今的影視劇市場裡,‘BE美學’的【娛樂化】自然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人們快追慢趕的悲慘結局到底是不是真正的BE美學?”
我覺得不是,要将這樣的劇情安放到一個合适的架構裡,順其自然地給它們應有的結局,才能吾到‘BE美學’的實質意義。
一個世紀前,王爾德說過:“人生因為有美,所以一定是悲劇。”
所以,‘BE美學’的内核應該是:“把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