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所謂狗母魚即鮀魚原來長這個模樣。
汕頭别稱鮀島,按詞義理解應是鮀魚之島,這跟廈門稱為鹭島,意思即鹭鳥之島是類似的。問題是,這“鮀魚”到底是什麼魚呢?汕頭在清鹹豐十年(1860)開埠之時,尚屬澄海縣鮀浦巡檢司管轄,鮀島之名,即源于此。查考古籍,鮀字指的是一種吹沙小魚,如晉代郭璞對《爾雅-釋魚》的“鲨鮀”條目是這樣注釋的:“今吹沙小魚,體圓而有點文。”據此我們大概可以将鮀魚确定為一種能适應河口鹹淡水的小魚,喜歡貼沙,身體呈圓筒形而且帶有斑紋。
佃魚(龍頭魚)在很多地方也被稱為狗母魚。
潮汕人将這種吹沙小魚稱之為“狗母”。以現代魚類學的眼光來看,“狗母”不但是狗母魚科中的狗母魚屬和大頭狗母魚屬的那哥魚(蛇鲻魚)和佃魚(龍頭魚)等魚類,還包括了蝦虎魚科的多種魚類,已知的超過2000種之多。
狗母魚的共同特點是底栖、多齒、肉食等,英文俗名甚至将其稱為“蜥蜴魚”,因為它們經常像蜥蜴一樣以腹鳍支撐身體覓食,而且體色善變,會隐藏在沙泥地裡伺機捕食魚蝦。狗母魚的種類很多,都喜歡吃蝦,水族館裡有一類色彩斑斓的蝦虎魚,其實都屬于狗母魚。2005年網絡還流傳一張最佳科學照片:一條醜陋的大魚張開大嘴,讓一隻小蝦為它清理牙齒,而這大魚正是最愛吃蝦的狗母魚!
上面這些都是狗母魚,共同特點是底栖、多齒、肉食,尤其喜歡蝦類。
狗母魚喜歡吃蝦的特點很早就被潮汕人掌握了,有一句“白蝦釣狗母”的潮汕俗語,就是利用這種民俗事象來表達“吃小虧占大便宜”這個道理的。原來過去白蝦是一種很廉價的蝦類,要抓獲有“蝦虎”之稱的狗母魚,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白蝦去誘釣。有時甚至不需要魚鈎,用根魚線紮上小蝦,往岸邊海裡一扔,就能拉上來不少狗母魚。
以上三圖都是狗母魚。
不過曾幾何時,社會上的價值觀早已發生了變化,菜市場上一斤白蝦暴漲為50元左右,比狗母魚貴一倍以上,完全颠倒了俗語的内涵!
過去用來釣狗母魚的白蝦,現在身價暴長,已遠超狗母魚。
狗母魚賣不起價,是因為肉質松淡多刺。但有一種叫“老嘔”(大概是因常吐沙而得名)的品種,在初春青蒜上市時與青蒜同煮會變得極其美味,吃起來肉嫩骨軟味濃。
“老嘔”是狗母魚的一種,在初春青蒜上市時與青蒜同煮會變得極其美味,吃起來肉嫩骨軟味濃。
還有一種稱為“海豆仁”的小狗母,要繁殖季節才有,屬于可遇不可求,雖然隻有一小節食指那樣大小,卻滿腹魚子。烹制時也不用打鱗開腹,用薄鹽略腌入味後慢火油煎至肉脆骨酥,吃起來比花生仁更香,是出名的下酒菜。
淺海雜魚小鮮中,狗母魚常常與蝦混雜在一起。
在狗母魚中,下面這二個屬的魚類也跟潮汕人有很大關系:一是蛇鲻屬,實際就是潮汕人所說的“那哥魚”。這種魚肉質潔白鮮美但骨刺極多,最常被用來當做打制潮汕魚丸的原料;二是龍頭魚屬,即潮汕人所稱的“佃魚”或“豆腐魚”,以肉嫩味鮮著稱。換句話說,狗母魚科的常見魚類,已經大多數淪為汕頭人日常餐桌上的食物。看來這個鮀島的别稱,可謂是實至名歸了。
最後再看一看狗母魚的模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