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實際上的确有很多優秀的電影系列最初的構思是來自一些意外。
上世紀80年代初,剛出道的詹姆斯·卡梅隆際遇不順而生了一場重病,他做了一個機器人向自己襲擊的噩夢,醒來後的他将夢中的線索整理了一番,于是日後風靡全球的經典IP《終結者》系列就此誕生。
首部《終結者》電影的誕生
跟不少著名影片一樣,《終結者》開始的拍攝也遇到了很多問題。
由于當時卡梅隆隻是一個剛出道的小導演,沒有太多的經驗,因此盡管這個項目得到了不少廠商的青睐,但人家都隻是想要這個劇本。
然而卡梅隆當然是希望自己能執導《終結者》,從理性角度來說,他急需一部成績不錯的電影來豐富自己的執導履曆;從感性的角度來講,《終結者》是他自己的原創IP,可以算是他的心血。
想來想去,卡梅隆隻能以1美元的價格賤賣《終結者》的劇本,但附加條件是電影必須由他來執導,而最後他也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終結者1》的導演。
不過,當時購買了項目的Orion Pictures公司對卡梅隆其實依然保持很謹慎的态度,因此電影的制作成本隻有400萬美元,為此卡梅隆一直跟高層進行溝通,最後成本增加到640萬美元。
對比同時期的幾部經典電影,1979年的《異形1》制作成本是1100萬美元,1982年的《第一滴血》是1500萬美元,《終結者》的640萬并不算太高。
雖然卡梅隆後來的影片制作成本都很高,但所謂大有大打,小有小鬧,作為世界頂級的導演,即使是低成本的電影,卡梅隆其實也可以把控得很好。
商業片一部科幻電影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科幻元素,包括一些場面、動作戲裡所表現出來的視覺沖擊。
但《終結者》的制作成本太低,如果像如今的科幻片那樣打個架甚至文戲都有各種科幻武器出現的話,預算是絕對吃不消的。
二三流的導演面對這種情況,往往會選擇加大電影的文戲來拖時間,但這其實是搞不清楚電影定位的表現。
一部商業片,你強行加重文戲?那觀衆為何不去看劇情片呢?
對此,卡梅隆的做法是加大電影中的動作元素,因此《終結者》第二第三幕的武戲,其實就像普通的動作片那樣的戲碼,比如槍戰、車戰等等。
當然,作為一部科幻片,倘若從頭到尾都隻是普通動作片的套路,那肯定也是不行的,而卡梅隆的意思就是将“皇牌”放到第三幕來“決勝負”。
電影的結尾,終結者的人類外表消失,本體出現,在如今這個科幻片橫行的時代可能覺得并不怎麼樣,但在80年代的大銀幕上,看着這麼一個怎麼打都打不死的生化機器人從烈火裡慢慢地走出來繼續對男女主角進行追殺,給觀衆的觀感是非常震撼的。
至于文戲方面比較簡單,作用就是過渡,僅僅負責交待故事的來龍去脈。
比如為什麼終結者要追殺女主角?男主角為什麼要穿越回來?未來發生了什麼事?等等。
不得不說,這也是卡梅隆對《終結者》定位相當明确的體現。
作為一部商業片,文戲在其中應該負責什麼?
以電影劇本來說,文戲需要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這些卡梅隆完全都了如指掌。
根據電影的制作成本,再結合定位來決定其中文戲、武戲的調配以及設計方向,《終結者》在這方面可以說堪稱完美。
當然這也是導演的功勞,很難想象當時的卡梅隆還隻是一個沒什麼經驗的新人。
州長的“終結者”最初電影開拍時,有不少人向卡梅隆推薦一些當紅男星來飾演終結者。
畢竟這是一個原創項目,有一些當紅男星出演的話,可以說是有個保證。
但很快卡梅隆就否決了這個提議,原因很簡單。
第一,成本本來就不高,要選一些大牌影星的話,那花費在電影本身的預算勢必會減少。
第二,卡梅隆很明白這部電影最核心的角色就是終結者,盡管這個生化機器人是反派,但它決定着整部電影的成敗,因此他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适的演員。
而最後,卡梅隆找到的演員,是阿諾·施瓦辛格,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州長。
當年的州長雖然在好萊塢已經有一定知名度,但還沒有後來那麼火,最重要的是在卡梅隆眼裡,州長相當适合終結者這名角色。
劇本中的終結者是來自未來的智能AI機器人,人類外貌隻是一種僞裝,因此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面無表情的。
因此,這個角色的重點就是必須要給到觀衆一種壓迫感,作為一個追殺男主角的惡魔,他自身要帶有一種令人畏懼的氣質。
以外形而論,州長是健美先生出身,身高體壯,普通人在他面前就像待宰殺的羔羊。
且州長在電影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由于終結者不會有面部表情,因此州長的處理是刻意控制自己說話的聲調、語氣以及眼神。
于是,電影史上一個經典的冷血殺手形象就這麼誕生出來了。
發展性《終結者》雖然隻是一部電影,但一開始卡梅隆就有将其打造成一個IP的打算。
早在構建《終結者》劇本的時候,他就已經有意讓液态生化機器人登場,但鑒于制作成本太低且他認為當時的技術絕對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最後還是作罷。
因此,整部電影其實保留了很大的發展性,單純就是劇本的核心,講述的是未來的天網派遣一個生化機器人穿越到過去殺死未來反抗軍領袖的母親。
這次是失敗了,那下次呢?天網知道這次失敗了,那接下來肯定會派遣更加強力的殺手回來。
同樣的,未來的領袖康納也肯定會派遣更加強大的守護者來保護自己以及自己的母親。
事實上也的确如此,在7年後的續集《終結者2:審判日》裡,天網派遣回來的T-1000液态機器人就更為緻命強大,卡梅隆也終于能讓自己早就設想好的這個劃時代反派角色登場。
而康納派遣回來的也不再是人類,而是被俘虜改造後的終結者,畢竟面對T-1000這種級别的敵人,再派普通人類回來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而這麼一來,又能讓州長繼續登場,且順利地從反派變成主角團成員。
這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沒有任何“強行續集”的地方。
可以說,在1984年上映的這部《終結者》,不單單是代表一部優秀的電影獲得成功,而是為未來登頂的《審判日》打好了地基。
以一部電影的成就來說,《終結者》是非凡的,它在2008年被列入美國國家電影注冊表(National Film Registry),被稱為在影史上屬于“一種文化符号的意義”。
不過,就以影片本身來說,得到這些榮譽也是實至名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