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真情實感觸動人心
近期,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根據“時代楷模”黃文秀脫貧攻堅事迹改編創作,人物貼近原型,劇情觸動人心。
作為一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大山的女兒》以平實視角拉近“時代楷模”黃文秀與觀衆之間的距離。該劇在開篇用倒叙手法,講述黃文秀生命最後時刻的故事。她駕車返回百坭村時遭遇暴雨山洪……面向鏡頭,黃文秀向觀衆平靜地介紹自己,由此揭開她心系百姓、忘我奮鬥的扶貧之路。這種表現方式較為新穎。或許黃文秀在因公殉職前也有很多話想說,也曾回憶起奮戰扶貧一線的點滴往事,這些想象空間促使觀衆帶着緬懷之情、崇敬之心追尋黃文秀生前的生命印記。
為塑造鮮活而感人的“時代楷模”形象,《大山的女兒》采用生活化表現手法,深情細膩地講述黃文秀的扶貧故事,在人物心理描繪、故事場景設置、配角人物塑造上都力求回歸本真。該劇在初始階段就讓黃文秀面臨艱難抉擇,是留在大城市發展,還是報考廣西選調生投身家鄉建設,以此來探尋黃文秀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初心。該劇的故事場景拍攝立足實景,秀美的廣西百坭村風貌、悅耳的壯族山歌、親切的廣西方言、端莊得體的壯族服飾等在劇中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同時,該劇還塑造了村支書農戰山、黨小組長蘭雙應、鄉村緻富帶頭人班華元、駐村幹部楊業博等多元化配角人物形象。
《大山的女兒》将重點放在黃文秀的理想和行動上,叙事主線脈絡清晰、故事節奏明快,情節緊貼現實又曲折多變,同時力争為觀衆解答有志青年應該以怎樣的姿态奮鬥、農村應該以怎樣的理念發展等問題。了解到部分村幹部給貧困戶建檔立卡後隻是定期核查按手印,黃文秀開始用腳步丈量民情,手繪“貧困戶分布圖”,通過電商直播和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千方百計幫助貧困戶拓寬增收渠道。該劇用現實主義筆觸描摹黃文秀的質樸本色,既有她遭遇困境時黯然落淚的場景,也有駐村扶貧時“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堅韌。在黃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數十家貧困戶脫貧,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倍增。黃文秀因公殉職後,韓立明繼任百坭村第一書記,最終完成黃文秀的遺願,讓百坭村脫貧。
黃文秀因公殉職後,有電影《秀美人生》、紀錄片《文秀,你好》等多部影視作品緻敬這位“時代楷模”。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将黃文秀的“最美韶華”搬上熒屏,緊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主題,熱情讴歌先進典型,為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提供了重要參考。(■房 輝 慕佩洲)
(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