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關于這首詞,一直有兩處争議。
一、“乍暖還寒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
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聚訟紛纭。
答案很明顯,既不是春季,也不是秋季,而是秋季的一天。
秋天的天氣特點是晝夜溫差大,早晨很涼,随着太陽升起,氣溫迅速升高,中午很熱。這就是“乍暖”的意思。
但是中午的高溫持續的時間很短,随着太陽偏西,或者天氣轉陰,氣溫又會很快下降。這就是“還寒”的意思。
再加上天氣變陰了,下起了雨,氣溫降的更低。
因此,“乍暖還寒”就是指秋季的一天氣溫從低到高又到低的過程。
“乍暖還寒”不可能是指整個秋季。因為秋季整個季節的氣候是乍寒還暖,而不是乍暖還寒。
“乍暖還寒”也不可能是指春季。雖然春季整個季節的氣候确實是“乍暖還寒”,但是這首詞上下文的語境明顯不是春季。大雁南飛,滿地黃花,梧桐細雨,這都是典型的秋季景象。
二、“晚”來風急還是“曉”來風急?
答案是:“晚”來風急。
先捋一下詞的時間線。
詞人早晨起來,無事可做,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百無聊賴。到了中午,溫度升高,人的心情稍微開朗些,但是很快氣溫又下降了。于是詞人喝點小酒,想暖暖身子,但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下午氣溫下降得厲害,喝酒也難敵風寒。看看天上的大雁和院裡的菊花,慢慢捱到天黑,天又下起雨來,落在梧桐上,真是讓人更加哀愁。
整個時間線是這樣的:早晨起來,尋尋覓覓百無聊賴→中午乍暖,脫下厚衣→下午還寒,急忙又穿上厚衣→下午起風了,風急,氣溫更低了→窗下飲酒取暖→聞天上雁過,看黃花堆積,時間慢慢流逝→黃昏下起了細雨,愁緒更濃。
整首詞完全按照時間順序鋪展開來。前面已經有乍暖還寒做鋪墊,此時氣溫已經下降,所以飲酒時間隻能是下午及晚上,不可能是早上。
再者,因為風急,所以黃花被吹落了滿地,或者理解成黃花被吹倒伏于地也可。如果是曉來風急,就與下一句“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之間,時間跨度太大,直接由早上到晚上,沒有任何過渡。“晚來風急”則無此問題。
另外,風急正是下雨的前奏。下午起風,雲越積越多,天越來越陰,傍晚就下起了雨。如果是早晨起風,一直到晚上才下雨,則比較牽強。
總之,“乍暖還寒”隻有理解成秋季的一天中的氣溫變化,“晚來風急”而不是“曉來風急”,這樣才能使詞意完全自洽。其他解釋都前後龃龉,不能自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