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世間的一切有機生物來說,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在死亡面前,衆生平等。因為無論你生前是做了有大功德的偉大事業,還是生前狗苟蠅營、奔波一生,卻一事無成,最終都會變成一抔黃土,永遠消失于世間。
不過,雖然衆生死亡平等,但對待死亡的方式卻不絕對平等。比如,古代有地位、有錢的人死了隻有,會有完好的墓碑,甚至還有很大的墓穴與很多的陪葬品,尤以皇室宗親等有地位之人為最。而普通的百姓,不說有好的墓穴與昂貴的陪葬品,甚至有時候地位低下連埋葬的地方都不一樣。而不同人的死亡,死亡的稱呼也不一樣,“享年”和“終年”就是如此。那你知道它們的區别嗎?
死亡是生命的最終走向,沒有人可以避免。在現在的醫學上,每當一個人死亡的時候,醫生都會直接說出病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原因死亡的。“死亡”這樣一個直接了當的詞,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接受了。
不過,這隻是一種自然生命特征的描述,實際上,在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很多人還是十分忌諱直接說“死”。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但是又傳達出“死亡”的訊息,因此就有了關于死亡的各種稱謂。
這些稱謂雖然繁複,但是相信很多人即便是沒有專門學,但隻有聽到一些詞彙,就知道是什麼樣的人死了,比如他的地位、職業、宗教信仰,甚至死亡的原因,等等。
比如“殉職”,這種一聽就知道死者是公家之人,并且是在工作崗位上因公而死的。而“捐軀”相對于“殉職”,則更加高大,因為它表達的是為國而死。而“犧牲”這個死亡表達詞彙,指的是一些特定的群體,屬于英雄之死。
通過原因來描述死亡的詞彙也比比皆是,比如“罹難”,就說明了是因為遇難而死,而“獻身”則表明是因為救人而死的。平常經常聽的“橫死”這種十分不好的詞彙,其實也是一種說明死亡原因的描述詞彙,它指的死因禍而死。
體現地位的,在古時候就有“駕崩”。這是屬于描述皇帝之死的專門詞彙,而稍微低一級的諸侯或者宮廷後妃要是死了,則用“薨逝”來描述。諸侯下面的大夫、士、庶人則分别用“卒”“不祿”和“死”來稱呼。
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描述專門死亡的專門詞彙,比如很多人看電視或者古代小說,裡面對僧人之死的描繪就很常見,稱之為“圓寂”,或者說是“西去”。而本土宗教道教對死亡之人的描繪則是“仙去”或者說“仙遊”。
當然,除了所謂的職業、宗教信仰等用各種詞彙來描繪死亡之外,最為簡單粗暴的就是根據人的年齡死亡階段來描繪死亡。比如存年、亡年、得年等等。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稱謂,都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儒家文化影響,而儒家文化中,“仁義禮智信”是一套自成的倫理系統,我們都必須遵守。
但是,如今我們雖然也受儒家文化影響,但因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紛繁複雜,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甚至記住、區分,比如“享年”和“終年”。
享年與終年雖然“享年”和“終年”描繪的也是死亡,但是它們還是跟其他的詞彙有基本的差别。比如,“享年”和“終年”通常都隻在訃告中出現,而像所謂的“圓寂”或者“獻身”等,基本上都是口頭上陳述。
或許很多人會說,“駕崩”“薨逝”這類詞彙,也很正式。但是這類詞彙,我們現在不用,它們一般出現在古代的诏書上,雖然也是“告”,但帶着上位者對下位者的俯瞰。此外,“享年”和“終年”也有區别。
第一個區别就是詞性問題,它們的不同詞性,決定了使用場合與使用人群的不同。“享年”是敬辭,所以通常描述的人是屬于比較尊貴或有地位的人。當然,這不是絕對的,而是根據死者生前所做的事情的影響程度來判斷。
比如,一些在社會方面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每次都會轉發訃告,他們在措辭中就會帶有“享年”詞彙。比如某某一生如何,做出的事情給社會在某方面影響巨大,享年多少歲,衆人對其的離世表示深切的懷念等等。
此外,“享年”這個詞含有尊敬之意,同時在使用群體上還有年齡的講究,比如在六十歲以下的人,去世了一般不用“享年”。因為古人講究“壽”,而在六十歲以下,不稱之為“壽”,所以去世自然也不用“享年”。
“終年”則不含有“敬”的成分,更多時候在訃告中出現,也隻是一種客觀的描述,不帶有主觀上的強烈痛心情感。同時,“終年”中的“終”含有全年、整年的意思,所以描述上屬于中性的謙辭,一般描述人死亡時的年齡即可,即它适用于所有人死亡時的年齡描述,不像“享年”那樣,具有限定的範圍和人群。
結語雖然最後的結局都是死,但自古以來就有事死如生的傳統,所以在死亡的規格上與墓葬上不一樣,自然對未來往生的追求就不一樣。再者,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死亡在世界上雖然和喝水一樣常見,但是我們還是十分忌諱直接提起死亡,所以一個人死了,我們不會直接說死了,而是用各種其他稱呼來代替。
不過,死亡雖然稱謂多,卻也嚴謹,一個詞,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因為什麼而死,或者是處于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又或者給人們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與感觸,因此用以代替死亡的詞彙很多,而“終年”和“享年”就是如此,它們描述的社會影響和地位不一樣,給人們的感受程度不一樣,因此使用的時候要謹慎。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在措辭上的嚴謹與博大精深,所以更要好好學習,避免讓人笑話。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