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姓氏的來曆?128 晏殊興學(1)據晏金洲《中華晏氏姓源考略》,晏氏主要起源于黃帝裔孫帝喾高辛氏之子契的系統契下傳十四世到成湯(又稱商湯),建立商朝商朝到帝辛滅亡後,西周初年,商王帝乙的長子微子啟封于宋(今商丘一帶),為周朝宋國第一君春秋時期,微子啟的後代、宋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今天的山東省齊河縣西北的晏城),其後裔以邑名為氏姓,稱晏氏,世代相傳至今出土文物有叔弓鐘,叔弓镈(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中記載了齊靈公在晏弱滅萊(國名)後,賜予三千家食祿,其中有“赫赫成湯”語晏弱的後代有晏嬰,齊靈公曾經打算嫁女給晏嬰晏弱死的時候,晏嬰用殷人的禮儀給父親服喪由《叔夷鐘》和《左傳》等證實,晏氏乃商湯王後代晏弱後代人才濟濟,其子晏嬰為齊國宰相,晏氏從此在齊國發揚光大晏嬰為齊國立下不少功勞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商丘姓氏的來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128 晏殊興學(1)
據晏金洲《中華晏氏姓源考略》,晏氏主要起源于黃帝裔孫帝喾高辛氏之子契的系統。契下傳十四世到成湯(又稱商湯),建立商朝。商朝到帝辛滅亡後,西周初年,商王帝乙的長子微子啟封于宋(今商丘一帶),為周朝宋國第一君。春秋時期,微子啟的後代、宋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今天的山東省齊河縣西北的晏城),其後裔以邑名為氏姓,稱晏氏,世代相傳至今。出土文物有叔弓鐘,叔弓镈(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中記載了齊靈公在晏弱滅萊(國名)後,賜予三千家食祿,其中有“赫赫成湯”語。晏弱的後代有晏嬰,齊靈公曾經打算嫁女給晏嬰。晏弱死的時候,晏嬰用殷人的禮儀給父親服喪。由《叔夷鐘》和《左傳》等證實,晏氏乃商湯王後代。晏弱後代人才濟濟,其子晏嬰為齊國宰相,晏氏從此在齊國發揚光大。晏嬰為齊國立下不少功勞。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姓的另一支源于陸終氏。傳說,古帝颛顼的第五個兒子叫作晏安,他的後代便以晏作為姓氏,在春秋時期與高、國、鮑一起成為齊國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齊國做官。晏安的後代便以晏作為姓氏。
晏姓的得姓始祖為晏弱(叔夷)、晏安。
晏姓經過曆史風雲中的多次播遷,分布于多省。北宋時期,晏姓名人有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 ,撫州臨川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聰明過人,少時刻苦讀書,十四歲便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谏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相當于丞相)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晏殊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賢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谥号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敦鍋享名于世。其子晏幾道亦然。父子倆因著名于文壇,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天聖(宋仁宗年号)五年(1027年),晏殊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後改知應天府(今商丘)。一到應天府上任,他就很重視地方文化和教育。他曾考查商丘名勝,在阏伯廟裡憶起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時在此廟裡占蔔得神喻後來要做皇帝一事,題詩曰:“炎宋肇英祖,初九方潛鱗。嘗用蓍(shī)蔡(蓍:菊科蓍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蔡:在此詞組中意思為占蔔與行筮術時所用的大龜,所以蓍蔡也叫“蓍龜”。)占,來決天地屯(包起來)。唐(廣大)契(相合)大橫(橫:意外的,不尋常的)兆,謦咳如有聞(猶如聽到了神靈的話)。”成為後人研究宋史的一個依據。
當時,晏殊認為宋朝人才缺乏,亟待發展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因此對教育十分重視。當時應天府有應天書院,是全國著名書院中唯一設立于繁華鬧市之中的書院。應天府書院前身為睢陽書院,是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悫創辦。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以帝業肇基之地升宋州(今商丘)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應天書院為府學,稱為“應天府書院”,并正式賜額“應天府書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升格為南京,成為宋朝的陪都,應天書院又稱為“南京書院”。晏殊認為應該以應天書院為依托,發展地方教育。于是,由政府出資整修學舍,增加設施,擴大規模,使書院内不但有崇聖殿、大成殿、前講堂、書院大門、禦書樓、狀元橋、教官宅、明倫堂、廊房等,而且學子們的學舍也大為擴建。應天書院在物質裝備上達到鼎盛的時期。
晏殊認為名師出高徒,書院要培養出高等人才,不但要有好的硬件建設,而且要有名師。于是,他為應天書院精心挑選名師。當時,他了解到應天府城人王洙(997年—1057年,字原叔,一作源叔,一說字尚汶)少年時就聰穎過人,博覽強記,遍覽方技、術數、陰陽、五行、音韻、訓诂、書法,幾無所不通,為賀州富川縣主簿,便舉薦王洙任應天書院“說書”講學。 (250)
來源:商丘報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