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特圖,也稱為橫道圖或條狀圖(Bar chart)、生産計劃進度圖。是在一戰期間1917年由亨利·甘特開發的,以作業排序為目的,将活動與時間聯系起來的最早嘗試的工具之一,是當時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内在思想- 通過代表任務的橫條在時間坐标上的位置和跨度,來直觀地反映任務的相關時間信息(開始時間、工期、結束時間)。
- 通過橫條的不同圖像特征(實心條、空心條等),來反映任務的不同狀态,直觀地表明任務計劃在什麼時候進行,及實際進展與計劃要求的對比。
- 通過用帶箭頭的線來反映任務間的邏輯關系。
彙集信息
甘特圖包含了活動、進度、持續時間,以及日曆等幾個重要信息。
- 項目的開始日期。
- 項目任務是什麼。
- 誰在完成每個任務。
- 任務何時開始和完成。
- 每個任務需要多長時間。
- 任務如何組合在一起,相互重疊和鍊接。
- 項目的完成日期。
常規制作步驟- 明确項目牽涉到的各項活動、項目。
- 創建甘特圖草圖,先标上開始時間,工期。
- 确定項目活動依賴關系及時序進度。
- 确定任務的工時。
- 确定任務對象的資源,并按資源情況調整工時。
- 彙總整個項目時間。
可能的用途
甘特圖部分地反映了項目管理的三重約束(時間、成本和範圍),但是主要關注進程管理(時間)。
- 計劃和安排項目。
- 計劃和安排任務。
- 跨多個項目計劃和安排任務。
- 查看一段時間内的任務。
- 管理在沖刺中計劃。
- 團隊合作。
- 安排團隊的工作。
- 确定項目的計劃時間表與實際時間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