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國内外很多實體店鋪都大受影響。
一代“鞋王”達芙妮僅去年上半年就日均關店6家,營收虧損上億港元,最終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也代表從“鞋界”神壇半退半隐。
百麗也從千億市值到無奈退出香港股市。
但就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女鞋界的“不倒翁”不但沒有像達芙妮一樣連夜關店,反倒生意極好。
它就是女鞋界中的黑馬“大東”。
大東這個女鞋品牌創始于1995年,雖然創始時間早,但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從企業注冊信息裡來看,法人是邱錫榮,可實際上創辦大東的人另有他人,那就是——陳光敏。
陳光敏,1970年出生于浙江,現在也才五十出頭罷了。
那個時候學習和知識不像現在這樣被重視,陳光敏在17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開始幹活賺錢了。
剛開始他隻是做一名鞋匠的學徒,後來幫親戚養過一段時間蜜蜂,再後來還在全國各地跑過銷售。
就這樣在全國各地四處晃悠的時候,陳光敏發現了商機。
那個時期,溫州鞋業市場極好,家家戶戶都有一台制鞋機,溫州的鞋也被商人帶到全國各地。
1995年,陳光敏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自己做老闆,媳婦就做老闆娘管管财務。
陳光敏自己打闆,自己設計款式,拿到市場上讓其他商人看闆。
剛開始,因為溫州鞋業發展好,陳光敏也隻是萬萬千千做鞋中的一個,并不起眼。
但沒多久,陳光敏就靠着别出心裁的設計闖出了名堂。
當時有個賣男鞋賣的巨好的牌子叫富貴鳥,有個款式叫男士套包鞋賣的很火爆,但隻賣男款。
于是陳光敏就想這鞋為啥沒女款,最終他自己設計設計,又改了改,就變成了個女款。
結果這鞋很受歡迎,陳光敏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還是不小的一筆。
手裡資本夠了,就該擴大規模了,陳光敏給自己的鞋廠子起了個名字——大東。
就這樣,中國女鞋界的“不倒翁”問世了。
02陳光敏也許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子,他不像其他賣鞋的走傳統的老路子,而是自己開發了個新路子。
2008年以前,大東實行的制度叫省級代理制。
代理拿成本價進貨,再賣給經銷商,類似于我們現在的加盟店。
後來陳光敏覺得這樣價格壓不下去,不僅沒有企業優勢,而且一雙鞋成本就幾十塊錢,中間流通幾個人手裡之後到買家手裡變成幾百塊錢,不合适。
最後商量多次,大東變成了現在的聯營店。
也就是公司統一定零售價,統一配貨,全國統一價格。
這樣不僅得到了企業優勢,又讓買家以最低的價格買到了自己想要的鞋。
也就是改變機制的這幾年,大東實現了質的飛躍。
2012年-2016年,4年的時間内,大東的年營業額翻了12倍,年收入50億。
除此之外,陳光敏還要求公司研發設計新産品到生産再到配貨至全國各地的時間不能超過14天。
隻有做到這個地步,大東的鞋子才能一直緊跟潮流不會被淘汰。
而大東也做到了這點。
可是上新周期短,就會造成一個嚴重的問題——庫存積壓。
于是陳光敏又想到了一個法子,那就是折扣,還不是9折那種似折扣不折扣的,而是買1送1,59兩雙,79兩雙這種清倉大折扣。
由此一來,大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條鍊。
而且,大東是一個時常傾聽消費者聲音的品牌。
之前很多人說大東鞋子雖然便宜了,幾十塊錢,但是質量堪憂。
于是大東就重點抓質量,把質量提上去的同時,也沒有擡高成本。
很多牌子做大做響後,就瘋狂提價,賺一波快錢,但大東始終保持着初心,這确實是值得很多資本家學習的地方。
03今年已經是大東走過的第26個年頭了。
大東在全國已經開了9000多家,甚至超1萬家門店了,每年賣出1億雙女鞋。
但其實大東也不再是一個隻賣女鞋的品牌了,畢竟原地踏步其實就是退步。
這些年,大東也投資了不少企業,看來大東以後的發展也不容小觑。
希望這個國牌能夠不忘初心,越走越遠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