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梵高的星夜擁抱你?前段時間,很多來到德國名城萊比錫的人是為了“遇見”文森特·梵高——沉浸式體驗的“梵高光影藝術展”在萊比錫數字藝術中心展出數字藝術包裝下“動起來”的梵高,為人們帶來一場鮮花着錦的視覺盛宴,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當梵高的星夜擁抱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前段時間,很多來到德國名城萊比錫的人是為了“遇見”文森特·梵高——沉浸式體驗的“梵高光影藝術展”在萊比錫數字藝術中心展出。數字藝術包裝下“動起來”的梵高,為人們帶來一場鮮花着錦的視覺盛宴。
燈光漸暗,音樂響起,梵高強勁的筆觸、濃烈的色彩、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就此鋪展開來。《吃土豆的人》家中燈光昏暗,憂傷的配樂烘托出一個悲傷的故事;但當看見大朵大朵的《向日葵》和《鸢尾花》怒放,你又會想前往《夜間咖啡館》小酌一杯,享受梵高的《星夜》。梵高的故事即将結束時,一幅幅《自畫像》如走馬燈一樣閃過,《盛開的杏花》最終被風吹散……聲光之下,“動起來”的梵高似乎更生動了,人們看到了一個天才畫家的橫空出世、摸索前行,看到了巅峰中的爆發,也看到了癫狂後的隕落。
整個藝術展是一個約35分鐘的沉浸式藝術裝置。策展人在梵高一生創作的2000餘幅畫作中,精選出關鍵節點的标志性作品,在兩個籃球場大小的展廳内,24台激光投影儀将這些經典作品以極高的分辨率投影呈現:從天花闆到牆面甚至觀衆席地而坐的大廳地面,都成了承載天才藝術的“畫布”,精心編排的音樂更為視覺體驗錦上添花。畫作以更震撼的視覺效果裹挾着音樂撲面而來,直擊人心,如同打破了“第四面牆”,讓觀看者走進作品的“心”,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這種通過現代科技與經典藝術相結合的沉浸式表達,近年來在藝術圈頗為流行。本次梵高展主創團隊中的意大利藝術家詹弗朗戈·亞努齊便是個中翹楚。除了梵高,他還用類似的沉浸式手法演繹過莫奈、雷諾阿、夏加爾、達利的經典作品,他所制作的“維也納分離派”創始者克裡姆特的光影秀成為巴黎光影博物館的開幕作品。
在千百年的發展中,藝術的表現形式始終在拓展。無論是科技手段的介入,或是嶄新的語言表達,都讓經典藝術“花樣重生”,對當代藝術愛好者來說是一種幸運。即便是對普通遊客而言,也可以讓原本看起來有點高的藝術門檻降低不少,很多人或許會因此感到經典藝術品原來并非高不可攀。
幾年前,為了宣傳展館重新開放,荷蘭國家博物館曾策劃過一次鎮館之作《夜巡》的藝術“快閃”活動。當人們正在阿姆斯特丹人潮湧動的購物商場中逛着街,忽然鈴聲大作,身穿17世紀服裝的“民兵隊”開始四處抓捕“嫌犯”,又是繩梯垂降、又是列隊前行。“嫌犯”落網後,所有人聚于商場中庭大合影,當他們擺出熟悉的站位和姿勢時,圍觀群衆終于恍然大悟,這群人竟然再現了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名作中的夜巡隊!傑出的作品就這樣心思巧妙地重生,視頻通過互聯網傳遍四海,看者皆會心一笑。
就在去年,國内也有過異曲同工的藝術呈現。前段時間,真人版《韓熙載夜宴圖》視頻火遍全網。在真人角色扮演下,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被“神還原”。看過的網友們開始關心畫作中的人物和背景故事,熱議唐代禮儀及舞樂,甚至興緻勃勃地讨論起唐代美食和服飾。原本停留在畫紙上的古人有血有肉地鮮活起來,惟妙惟肖的現代演繹瞬間拉近藝術作品與普羅大衆的距離。
在實體展陳之外,影視技術更是對藝術家和經典作品的絕佳傳播手段。上映于2017年的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創作形式:115名專業畫家,用畫布代替膠片,創作了全部6.5萬幀畫面,原本靜止的油彩,借由數字放映機細膩流淌,動人心魄。
而在英國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中,梵高被穿越時空帶至2010年的巴黎奧賽博物館。在自己的專屬展廳裡,他看到許多人正在欣賞和贊美他的畫作。編劇理查德·柯蒂斯說:“梵高這位傑出的藝術家生前從未被人稱贊。這令我好奇,能否使用時間旅行來糾正這個錯誤,就是我最初的靈感。”
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博物館的臨時關閉,令很多藝術愛好者扼腕。但社交媒體之上,一場名為“蓋蒂博物館挑戰賽”的活動如火如荼,全球網民以世界名畫為主題,利用家居用品,實體重現他們最喜歡的藝術品。梵高、達·芬奇、倫勃朗、維米爾等大師以前所未有的模樣與全球網民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一系列嶄新嘗試都說明,盡管時代不同,世人對于美的追求沒有改變,美的展現形式也會随之而發展。對人們來說,繪畫、雕塑、珍寶不再是靜止不變的環境中的“靜物”,除了前往博物館、美術館觀賞原作,世人已有了更多便捷的、打破地域限制的途徑與藝術親近。藝術并不小衆,因為美,永遠屬于大衆。
作者:貝夕芬
來源: 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