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千年文壇父子攜手闖蕩文壇的不在少數,但是真正能夠闖出名堂的卻屈指可數,晏殊和晏幾道這對父子就是這屈指可數之一。
不知是“子承父業”還是“潛移默化”,晏殊和晏幾道父子兩詞風一脈相承。他們都多寫留戀光景、離愁别緒等傳統題材,在風格上也是以娴雅溫婉為主。不過老爹晏殊畢竟位高權重,官拜宰相,所以他的詞作大多是以消遣為主,有一種為寫詞而寫詞的意味,“工于造語”。兒子晏幾道比起老爹來說遭遇就要坎坷許多,雖出生官宦大家,但自己卻仕途失意,家道中落後生活上也是貧苦落魄,所以他的詞比起父親晏殊多了幾分真情實感,詞風也更為感傷凄楚,“善于言情”。
而且晏殊和晏幾道寫詞,都有一個愛好,那就是酷愛“借用”前人的詩句來寫自己的作品。其實化用前人詩句的文人不在少數,但一般他們都會對原詩句做出修改,進而更為契合自己詩所描繪的情景和表達的情感。但晏殊晏幾道父子的借用幾近于“照抄”,就像晏殊《木蘭花》中有“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這就是将白居易《花非花》中的詩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簡單改寫了4字而已。
比起晏殊的“借用”,晏幾道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有首千古絕唱《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寫得情景交融,一直被後世之人推崇。清代文人譚獻在《詞辯》一書中更是贊這首詞中兩名句“千古不能有二”。看上去譚獻對于晏幾道這首詞好像推崇備至,但其中卻有一個“誤會”,讓人不得不懷疑這麼贊譽晏幾道的譚獻可能是晏幾道的“黑粉”。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就來和我走進晏幾道這首《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一探究竟。
《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這首詞是寫來懷念一位叫做小蘋的歌女。上阕起首兩句通過兩個不同場景的描繪,表達出詞人難以排遣的離愁别恨。從夢中醒來之後,望着高高的樓台,上面門窗緊鎖,空無一人。其實從這裡我們就能猜出,詞人所作之夢當是在樓台之上和心心念念的她相會。但是她已離去,所有的相會都隻能在夢中,詞人的愁緒可想而知,所以平日裡少不了借酒澆愁,或許醉後能夠短暫地忘卻,但是酒醒之後,看着重重簾幕低垂,内心的思念更為悠長,那些短暫忘卻的幽愁又再度襲來。
緊接着三句則是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這愁緒并不是近期才萦繞在詞人心中,而是從去年春天就已經開始,這說明詞人和女子相戀已久,分開亦久。如今隻有詞人一人孤獨地伫立在落花之間,看着細雨蒙蒙中燕兒翩然雙飛。以燕子的雙宿雙飛來襯托詞人的形單形隻,使得詞人表達的愁更為深邃。
下阕起首兩句是詞人對于兩人初見場景的回憶。雖然已經時過境遷,但是詞人依舊清晰記得,初見時小蘋身着繡有兩重心字的小衣衫,這裡的“心字羅衣”其實也是表達詞人和小蘋之間一見傾心,互相愛慕。
最後三句詞人對于兩人分别時的場景的回憶。在琵琶聲中,兩人訴說着離愁别緒,還有分開後即将惹起的相思,當時月光皎潔,小蘋就像天邊的彩雲一樣翩然遠去。詞到這裡戛然而止,但是卻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細細品讀晏幾道這首詞,寫得确實纏綿悱恻。尤其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更是獨具匠心,這也是被譚獻贊譽“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那為什麼我會說譚獻可能是晏幾道的“黑粉”呢?原因就是這兩句并不是晏幾道原創,而是他照搬五代詩人文混翁宏《春殘》中的原句,沒有一直作修改。所以譚獻所謂的“千古不能有二”是不成立的,因為晏幾道自己就是那個“二”。
對于晏幾道這首詞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