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過敏性疾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多,其中食物過敏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據相關數據統計,全球約有30%-40%的人被各種過敏問題困擾,其中,約有2.5億人有食物過敏症。日前,中國疾控中心也發布一些列關于中國人食物過敏的研究論文。其中,兒童食物過敏患病率最高,不容小觑。
最新數據:4-17歲兒童的食物過敏患病率最高,為10%
8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英文周報(CCDC Weekly)發布了一系列關于中國人食物過敏的研究論文,對我國不同人群的食物過敏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參與者中,5.8%的人報告食物不良事件,4.3%的人報告食物過敏。還有一篇着重荟萃分析總結了2000年至2021年幾大英語數據庫和中文數據庫中關于中國人食物過敏的24項研究成果。據悉,2009年至2018年,食物過敏的流行率為8%,高于1999-2008年(5%),這表明中國食物過敏的流行率正在上升。中國不同人群自我報告的食物過敏流行率為12%,而醫院診斷的流行率僅為5%。男性和女性的食物過敏流行率分别為9%和10%。以年齡劃分,4-17歲兒童的食物過敏流行率最高,為10%,其次是成年人(7%)和嬰兒(6%)。
哪些食物更易帶來“舌尖上的煩惱”?相關荟萃分析總結指出,以食物類型劃分,27%過敏者對螃蟹和雞蛋過敏,22%對牛奶過敏,19%對貝類過敏,16%對蝦過敏,16%患者對水果過敏(芒果占15%),15%對魚類過敏。
食物過敏,是一種機體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為何會食物過敏,有些人無法體會所有美食其原因究竟是啥?南京市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練敏告訴記者,食物過敏是機體的免疫系統對食物蛋白質的一種異常反應,而這些異常反應是通過體内一類特殊的抗體(免疫球蛋白E,即IgE)或免疫細胞産生症狀的。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4月,國際免疫學聯合會過敏原命名分會官網認定的食品緻敏原共計401種。
練敏表示,根據介導方式不同,在食物過敏中也分為速發型反應和遲緩型反應。“比如說吃了花生以後立刻喉頭水腫,喘不過來氣,或者吃芒果以後全身荨麻疹,嘴巴腫起來,這種都是比較典型的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是速發型,在大一些的孩子中會比較常見。”
而小嬰兒通常是由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以牛奶蛋白過敏為主。症狀反應相對要慢一些。“這種類型的食物過敏症狀大都是慢性濕疹也就是特異性皮炎,還有一些慢性過敏性結腸炎或者腹痛。”甚至家長可能意識不到的一些生長發育遲緩、便秘可能都是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IgE介導的食物過敏起病急,容易誘發嚴重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搶救不及時或搶救不當甚至造成死亡。
預防食物過敏,“躲”比“治”更靠譜
“總體來說,現在兒童過敏的發生率确實要比原來高。”練敏介紹,在兒童醫院消化科專門門診中,約有十分之一的患兒因食物過敏就診,也就是說每10個小患兒就有1個因為不同的食物會造成輕重不同的過敏症狀。為此,2019年,南京市兒童醫院就專門開設了食物過敏專病門診,及由呼吸科、耳鼻喉科和消化科共同開設的聯合過敏門診。
據悉,針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斷一般需要幾個步驟,首先醫生會比較詳細的詢問病史,尋找生活中的線索來初步預測過敏原。其次會進行一個常規的體格檢查,查看症狀表現的特點,當确認是過敏後,還需要進行最後一步,需要找到過敏原,也就是需要進行過敏原的檢測。
預防食物過敏,或許“躲”比“治”更靠譜。練敏表示,對于一歲以上的孩子來說,抽兩毫升的血就可以進行比較準确的全定量過敏源測定,對過敏風險進行排查。“如果覺得孩子有多種的可疑食物過敏,最好還是測一下。因為這樣的孩子的飲食可能都跟正常的孩子不能一樣,那送去幼兒園或者小學之前,就甚至要單獨去送飯或者接回家吃飯。”
危險總是發生在不留神的時候。練敏特别提醒,對都容易對食物産生過敏反應的孩子和家長來說,從小到大在品嘗沒有吃過的東西時都一定要格外小心。“就跟6個月以上嬰兒加輔食的步驟一樣,建議單種食物去嘗試,适應一周以後再加第二種,不能随便給孩子吃。或者說,最好是在有一定搶救措施的保護下,比如帶了抗過敏的藥如氯雷他定,或者附近有醫院的情況下進行嘗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圖源 視覺中國
校對 王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