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範蠡離開時給文種留下一封信。範蠡在信中警告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這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鳥盡弓藏”的典故,它被廣泛用在帝王取得天下大功告成後誅殺大臣這件事上,即過河拆橋。凡事都有例外,李世民即位後沒有誅殺手握兵權重臣,這是為何?
《舊唐書·尉遲恭》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次宴會尉遲恭來遲了,因座位排列問題與任城王李道宗大打出手。尉遲恭力氣很大,李道宗的眼睛差點被打瞎了。唐太宗非常生氣,酒也不喝了,飯也不吃了,狠狠地把尉遲恭訓斥一番,
“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辄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饬,無贻後悔也。”
這段話将唐太宗的心胸展現地淋漓盡緻。唐太宗一生自比堯舜,立志要青史留名。舉個例子,侯君集謀反,這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當禦史大夫張亮向唐太宗告密時,唐太宗鑒于沒有第三認證,他隐忍不發,直到太子李承乾謀反才給予懲處。
即便侯君集謀反了,他依舊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用現在的話來說,李世民有足夠的自信。李世民是什麼人?文治武功曆史罕見,連大唐開國皇帝李淵也不是他的對手,他堅信自己面對功臣時,有足夠的手段來鎮住他們。
退一步說,李淵起兵時早已是位高權重、身份尊貴,這意味着任何投奔李淵的人,通常都是給李淵打工的。正因此,大唐開國時真正稱得上手握兵權的重臣隻有四個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
這意味着其他人隻是給這幾位皇族成員當打手。以秦瓊為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且不說與李世民相比,他與李元吉、李孝恭相比,也算不上是一個級别的人。縱觀兩千年封建帝王史,功臣被殺根本原因就兩點,功高震主和肆意妄為。
拿這兩點來分析,我們會發現“功高震主”在李世民一朝自始至終沒出現;“肆意妄為”則更不存在,李世民麾下的武将對李世民俯首帖耳,惟命是從。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世民沒有殺功臣的必要。
參考資料:《貞觀政要》、《舊唐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