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廣大職工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遼甯出版集團工會開展“匠心築夢·奮鬥有我”弘揚工匠精神主題系列活動。其中,職工讀書征文比賽作為系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内容,受到集團廣大職工的青睐和熱情的支持,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賽前,集團工會向基層工會做出明确要求,要引導廣大職工廣泛參與讀書活動,通過認真閱讀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主題的經典著作,解讀書中典範人物,感悟工匠精神内涵要義,講述身邊勞模工匠光榮事迹,展現廣大職工積極投身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比賽期間,各基層工會積極組織本單位職工開展形式新穎、内涵豐富的讀書活動,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參與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職工撰寫讀書體會、分享讀書感悟,高質量地完成了此次讀書征文比賽,營造了“出書人愛書、讀書人惜書”的濃厚文化氛圍。
廣大職工的征文作品,不僅展現了遼版人愛企如家、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還诠釋了遼版人争創一流、勇于創新的勞模精神,刻畫了遼版人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勞動精神,體現了遼版人執着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經過嚴格的研究評定,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0篇、二等獎10篇、三等獎20篇、優秀獎30篇。
獲 獎 名 單
一等獎
張洋洋 萬卷出版公司
王維亮 遼甯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
袁洪章 遼甯科學技術出版社
張 瑞 遼甯北方期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王羿鷗 遼甯科學技術出版社
平青立 春風文藝出版社
閻偉萍 遼甯人民出版社
安曉飛 遼甯新華印務有限公司
梁曉蛟 遼甯美術出版社
張 躍 遼甯印刷物資有限公司
二等獎
喬志雄 遼甯科學技術出版社
賀婷婷 遼海出版社
劉玉成 遼甯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
徐茂彧 萬卷出版公司
管興龍 遼甯新華教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
楊 陽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教材中心
陳 昊 遼甯人民出版社
侯佳偉 遼甯音像出版社
張婷婷 遼甯人民出版社
孫 岩 遼甯電子出版社
三等獎
王曉筱 遼甯人民出版社
劉兆陽 遼甯新華印務有限公司
董豔星 遼甯新華教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
姚 璐 遼甯新華教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
劉 明 遼甯人民出版社
烏 亮 遼甯美術出版社
劉師成 春風文藝出版社
李 妍 遼甯北方期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高銘雪 遼甯票據印務有限公司
周珊伊 春風文藝出版社
胡 利 萬卷出版公司
郭媛媛 遼甯鼎籍智造傳媒有限公司
張 玥 遼甯美術出版社
侯丙豔 遼甯新華印務有限公司
于文慧 春風文藝出版社
趙丹妮 遼甯新華教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
李志剛 遼甯教育出版社
額爾德尼巴特爾 遼甯民族出版社
李 智 遼甯無限穿越新媒體有限公司
孫永文 遼甯博鴻投資有限公司
淬匠心之火 鑄時代之魂
——讀徐劍《浴火重生》
文 | 萬卷出版公司 張洋洋
2012年12月,我讀研三的時候,被導師推薦到萬卷出版公司做實習編輯。進到社裡,我讀到的第一本書,就是徐劍老師創作、萬卷出版的《浴火重生》。那一年,《浴火重生》獲得了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浴火重生》是一部反映東北老工業基地曆經艱難而振興再生的長篇報告文學。全書穿越六十年的曆史時空,再現了“共和國長子”創造的工業神話、奇迹與輝煌,也反映了在沉寂和黯然歲月裡經曆的生命劫難。作品以溫情的筆觸,熱情讴歌了楊玉蘭、王崇倫等一線工人偉大無私、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全國勞模楊玉蘭。她是一名普通的紡織女工,卻憑借勤勞與鑽研,不斷革新紡織技術,創造了“二指卡頭法”“寶塔式換紗法”等紡織方法,成為東北地區紡織能手,成績無人能及。以楊玉蘭當時創造的利潤,換算成糧食,她一年可以給國家上交3400噸的糧食!
對于初做編輯的我來說,工匠精神所衍生出來的價值深深震撼了我,也啟發、感染了我。感染我的地方之一,是這些工匠們對技藝的探索,對精度的要求,對極緻的執念。他們恪守對平凡事業的信念,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至此,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精神,成為我畢生的職業追求。
2021年,在參加工作的第十個年頭,我有幸成為徐劍老師為獻禮建黨百年全新創作的《天曉——1921》的責任編輯之一。也正是因此,我切身體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工匠精神所帶來的強大力量。《天曉——1921》是獻禮建黨百年的重點圖書,因此也成為萬卷的重點圖書,社裡由社長、總編輯牽頭,組建了“《天曉——1921》出版團隊”。這是一個有着超高标準要求的團隊,由領導班子帶隊,抽調編輯、校對、印務、營銷、發行等多個部門的骨幹組建而成。團隊将敬業、專注、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圖書編校、設計、宣發的每一個環節。在編校上,除了包括社長、總編輯在内的相關編輯審稿外,還邀請中央和黨史文獻研究院的專家,省内黨史專家、審讀專家,集團内審讀專家10餘位對書稿進行全方位審讀把關;在設計上,請了五家知名設計公司,先後出具封面設計方案39個;在印制上,精選紙張,反複調色,隻封面顔色一項就調了4個小時,隻為呈現出最“正”的紅色;在宣傳上,為了将圖書影響力最大化,團隊将細節做到極緻,苦戰半月籌備《天曉——1921》研讨會。同時,我們還邀請到了業内20餘位頂級專家,會議及會務安排得到了專家之一、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的高度肯定。我們曾連續工作30小時,完善、打磨活動方案,制作宣傳視頻,最終“中國好書《天曉——1921》閱讀分享會”活動成為遼甯省唯一入選“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閱讀活動,并成功在北京舉辦。
始于初心,臻于匠心。團隊以“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把一個個“不可能”化為“可能”,最終呈現了《天曉——1921》這部為人民而書、為時代而歌的典範之作。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通過閱讀《浴火重生》與深度參與《天曉——1921》的出版,我對編輯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想用最通俗的話來闡釋她:以審慎之心開發選題,以敬畏之心對待稿件,以匠人之心堅守質量,以探索之心勇于創新;深想一層,多想一步,努力将99%提高到99.99%。而作為編輯的我,也将繼續秉承工匠精神,淬匠心之火,鑄時代之魂,為萬卷、為集團的發展貢獻力量。
與勞模結緣讓勞模精神薪火相傳
文 | 遼甯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 王維亮
五一勞動節前夕,由沈陽市和平區總工會組織編撰的《勞動者豐碑——沈陽市和平區勞動模範風采錄》由春風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全書真實記錄了自共和國成立以來,沈陽市和平區湧現出的100位國家、省、市、區勞動模範代表的先進事迹。細細閱讀這些勞動模範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經曆的不同故事,不禁心中再生敬佩之情,他們身上都洋溢着一種精神,就是不忘初心和牢記使命。他們用忠誠和擔當,用責任和奉獻在各自崗位上率先垂範、躬身踐行,為祖國和家鄉的建設和發展注入強大的力量。他們以自己平凡的勞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鑄就了偉大的精神品格,引領了向上的社會風尚。
與以往讀一本好書的興奮和感動不同,作為這本記錄勞模事迹、印制精美新書的作者之一,我有緣與1999年榮獲遼甯省勞動模範的宮玉囤老人面對面交流。那是2021年7月28日下午,在位于和平區太原街附近一間不很寬敞的辦公室裡,年逾七旬的宮玉囤老人接受了我的采訪。見面之時,老人精神矍铄,絲毫看不出她曾罹患癌症。爽朗的笑聲,凸顯她胸襟的豁達和做事的雷厲風行。聽我說了來意,這位當年沈陽餐飲業響當當的實幹家謙虛地說:“我個人沒做什麼,都是大家團結努力的結果。”言及往昔,她的眼神中仍透着直面艱難、勇挑重擔的堅毅和果敢。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她自己概括說,一輩子都在闖關。聽着老人的講述,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是千千萬萬像宮玉囤這樣不斷闖過難關、突破桎梏、追求卓越的普通勞動者幹出來的。深刻理解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光榮和幸福理應屬于勞動者。我們應永遠向勞動者緻敬!
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無數這樣的傑出勞動者:遼甯人民出版社的趙學良同志身殘志堅,克服許多常人都難以忍受的痛苦,兢兢業業工作,編輯出版了衆多雙效好書,他的事迹感動了我們遼甯所有的出版人。近年來,面對實體店圖書銷售持續低迷的局面,遼甯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的趙希貴同志和他帶領的銷售團隊迎難而上,直面挑戰,仔細分析圖書營銷的目标市場及客戶的潛在需求,制定并實施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保質保量地将圖書送至省内各市縣區用書單位,發行總量創配送公司曆史新高,進一步鞏固了集團政治理論讀物發行主渠道地位,提高了此類圖書的覆蓋面和發行量,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肯定,其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發行總量位居全國第六,黨員覆蓋面居全國第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标,趙希貴同志放棄了自己的休假,不顧自己疾病纏身,充分彰顯了一名勞模身上凝結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給周圍人樹立了楷模标杆。
我們有幸生活在新時代,有幸目睹了衆多勞模的風采。說:“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每一位勞動模範都是一座精神豐碑,體現着社會的主流價值,指引着前進方向,鼓舞着人們的鬥志。新時期學習勞模精神,實現出版發行事業創新發展,就要對标這些精神,向勞動模範看齊,在心中樹立尊崇勞動、熱愛勞動、敬畏勞動的風尚理念,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實幹的作風緻敬新時代。隻有如此,自己記錄下的勞模事迹才更具價值;隻有如此,手上這本《勞動者豐碑》的出版才更具現實意義。
讓勞模精神薪火相傳,請從我們自身踏踏實實做起。
緻敬身邊的工匠精神
——讀《匠人精神》有感
文 | 遼甯科學技術出版社 袁洪章
關注工匠精神一詞,始于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後通過閱讀相關書籍,觀看相關電視紀錄片,對工匠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至今回想起拍案叫絕的精湛技藝,迎難而上的攻堅克難,冠絕天下的技術之巅……仍曆曆在目,血脈偾張。
為了深層次觸碰工匠精神,我重點讀了《匠人精神》一書。該書通過“匠人須知三十條”“守破離”及“執着之心”通俗易懂地展現了工匠精神的鑄造曆程。現将書中精要與編輯業務相聯系來淺談編輯的工匠精神,并以此來緻敬身邊的工匠精神。
書中“匠人須知三十條”目的是植下“一流之根”。好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通過反複錘煉細節變成本能的方式來磨砺心性追求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與編輯業務中的咬文嚼字大體相當。咬文嚼字是成就高質量編校的前提,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在這方面遼甯科學技術出版社聞通老師發揮得可謂淋漓盡緻。舉一個小例子:他在處理引進版《世界建築細部風格設計百科》(修訂版)一書時,為了尋求翻譯的專業術語、人物名稱及地名等的準确性及其前後的統一性,他把翻譯稿件與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比對,并加以訂正。古語有“藝癡者技必良”,該書憑借編校質量過硬,獲得業界一緻好評,并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及“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更有《世界室内裝飾元素設計百科》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書中守住成規、學為己用、銳意創新的“守破離”是通往“一流之路”的關鍵。它與編輯業務中的守正創新别無二緻。守正壓艙,創新驅動是各行各業的發展方針,出版行業作為内容産業更需要在守正創新中謀發展,這就需要編輯在守正創新上下功夫,走出一條有本社特色的發展之路。科技社的守正創新當屬年輕一代的醫學編輯,他們守住了中醫、影像圖譜類優勢老品種,推出了口腔、醫學美容類強勢新品種。這為科技社發展打開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也為科技社發展開辟了又一特色領域。
書中對事情不放棄,專心緻志的“執着之心”即擁有“一流心性”,它與編輯業務中的敬業專注大同小異。編輯的敬業專注不應隻立足于崗位,還需立足于行業,而且要耐得住寂寞,滌去浮躁,内心笃定,着眼細節……堅信“術業有專攻”。崗位做得再好隻能做個合格的技術編輯,行業吃透才有機會成為優秀的策劃編輯。在立足于行業上,科技社已故陳慈良老師可謂無出其右,選題論證會上他對行業相關信息的闡述如數家珍,這正是他成為出版行業翹楚的根本原因。遼甯人民出版社社的郭健老師在這方面也有發言權,她不僅策劃出室内設計領域的銷冠産品——《邱德光的新裝飾主義》,而且還通過《中國共産黨遼甯曆史簡明讀本》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使者,更有《東北振興研究叢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工匠精神是對從業者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的高度褒揚,在緻敬身邊的工匠精神同時,不得不說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重拾工匠精神,企業行穩緻遠需要注入工匠精神,新時代呼喚工匠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