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在陸遊的詩詞下遊沈園
1044年,20歲的公子哥兒陸遊,才華橫溢,家境殷實,娶了青梅竹馬的表妹唐琬為妻,唐琬才貌雙全,風華絕代。結婚以後,他們琴瑟和鳴、情投意合,異常恩愛。然而好境不長,陸遊的母親看在眼裡,覺得很不舒服,她認為兒子不能沉溺于兒女情長,再這樣下去,兒子的前程就耽誤殆盡。于是就勒令陸遊休掉唐琬,在陸遊百般哀求無效的情況下,二人被迫分離。而陸遊的好友趙士程,身為宋太宗第五代玄孫的皇親貴族,卻對唐琬一往情深,以“十裡紅妝”迎娶了被陸遊休了的唐琬,陸遊與唐琬彼此之間也就音訊全無了。
1055年的一個春天,31歲的陸遊在禮部會試失利後,為排解心中的愁苦,邀友人同遊沈園賞景。老天有眼,已經10多年沒見面的他們,竟在沈園不期而遇,陸遊遇到唐琬之時,雙方心中的激動狂喜、凄涼孤寂、悲傷思念的複雜心情交織在一起,兩人相互望了一眼,匆匆擦肩而過。一會兒唐琬征得丈夫趙士程同意後,派人給陸遊送了一席酒菜,默默表示關懷,之後唐琬便跟着丈夫離開了沈園。
陸遊感慨萬千,不由得想到了曾經的恩愛,較之如今的境遇,悲涼之心上來,便執筆在沈園的一面牆上寫下了一首《钗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一年後,唐琬再遊沈園,看到陸遊題在牆上的詞,想到以前與陸遊厮守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不由得悲從心來,為訴說自己對陸遊的無限思念,哭訴自己幽思成疾的境況,也在牆上和了一首《钗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幹,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牆壁上題詞《钗頭鳳》
長久經受心靈折磨的唐琬,經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無法承受,不久就在憂郁中去世,年僅28歲。陸遊聞知此事,悲痛欲絕,心靈遭受深深的創傷,終生難以釋懷,沈園從此成了他對唐琬思念的承載,成了他夢魂萦繞之地。此後陸遊北上抗金,忠君報國,此後又浪迹天涯數十年,再不問兒女情長。
在唐琬逝去40年之後的一天,陸遊再一次來到沈園。此時的沈園,物是人非,陸遊感慨萬千,又作《沈園》一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複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遊和唐琬之間的凄涼故事,流傳至今,有人怪世俗的陸母,有人怪不夠堅定的陸遊,這個我們暫且不說。
走在沈園中,讀着這首詞,想着這些故事,心裡難免會酸酸的。但願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眷屬後永不分離。
沈園,正是因為有了陸遊與唐琬的悲慘愛情故事而讓人留戀往返,因為有了陸遊的詩詞而名聲大噪。當然,沈園裡邊的建築、水景、石體等,蘊含了中國園林建築的精妙,值得一遊。
沈園,又名“沈氏園”,是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曆史,占地約七十畝。走進沈園,回廊上挂着一排排許願福牌,園内有六朝井亭、孤鶴軒、閑雲亭、半壁亭、放翁橋等仿宋建築,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還新建了陸遊紀念館、連理園、情侶園,重修題詞壁斷垣,陸遊的《钗頭鳳》就刻在一堵宋朝舊磚砌成的照壁上。
牆壁上題《钗頭鳳》
沈園的布局基本上是江南園林傳統的自然式布局,全園分為三個“園中之園” ——南苑、東苑和北苑,分别為古迹區、紀念區、主題區。景觀組合均以水為景觀主體,在水面周圍布置建築、假山、遊廊等,高低錯落、曲折參差,擴大了各苑水面的實際控制範圍。舉例以下幾個主要景觀:
孤鶴軒:位于沈園中心,臨大荷花池、明池,靠六朝井和遺物壁,構架為仿宋式木構,下為青石欄闆圍起的挑空平台,造型秀麗曲雅。孤鶴軒亦稱“孤鶴哀鳴”處,是陸放翁的自喻,偉大愛國詩人陸遊因南宋朝廷昏庸,壯志難以實現,以孤鶴自喻。
孤鶴軒
陸遊紀念館:由陸遊史迹陳列、碑廊、務觀堂和雕塑等組成,館内展出大量手迹、照片、畫幅、實物模型等,反映了陸遊愛國憂民和作為一代文豪的輝煌成就。展覽分愛國壯志、愛鄉赤子、愛情悲歌三部分。
陸遊紀念館
六朝井亭:唐至清之間的亭閣、磚井、池塘和假山等建築遺址多處,是沈園悠久曆史的實物見證。“六朝井亭”亭内有古井一口,此井亭中間可以望到天空,亭頂中空,可以使井承天露,解決雨水下落和采光問題,體現詩人向往婚姻自由的願望。
六朝井亭
葫蘆池:因其形狀兩頭大中間瘦、形似葫蘆而得名,其中間池腰上,跨有一小石闆橋,池南為一座平崗緩坡的土假山,山上點綴幾許黃石,小土山南端林木中又建了一座造型很古樸的茅亭,向池一面懸匾額“如故”。
葫蘆池
斷雲石:在沈園入口處,陸遊曾寫過詩句“斷雲幽夢事茫茫”,“斷雲”諧音“斷緣”,石頭中間斷開,但沒有分離,隐喻了陸遊和唐琬的愛情悲劇 。
斷雲石
2022年10月12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