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萬開的店?天山網訊(通訊員楊君報道)“現在,我家生産加工的葵花籽油每天都有客戶來訂貨購買,成品油供不應求”7月28日,楊英華在自家的榨油坊裡自豪地向筆者介紹,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楊百萬開的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天山網訊(通訊員楊君報道)“現在,我家生産加工的葵花籽油每天都有客戶來訂貨購買,成品油供不應求。”7月28日,楊英華在自家的榨油坊裡自豪地向筆者介紹。
楊英華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五團九連的職工,在當地他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大号“楊百萬”!今年身家“百萬”的他創業增收又使出了新招。
1998年楊英華夫婦從四川重慶來到二十五團落戶,剛來的那幾年,他種過酒花、種過水稻,由于勤勞能幹、不怕苦,家裡的日子逐漸富裕起來。
2001年,看到團裡沒有加工大米的設備,職工們種植的水稻都要運到團外加工,費時費力,聰明的楊英華萌生了自己創辦大米加工坊的念頭。說幹就幹,當年他就投入5000多元購買了一台二手小型打米機,并申請了營業執照,在自家院子裡為職工加工大米。因為價格優惠、服務好,客戶們絡繹不絕,生産了一個冬天就收回全部成本,既方便了團場職工,自己又增加了收入。
2003年,楊英華投入2萬元購買了一台當時較為先進的打米機,吸引了團場周邊地方上的群衆也慕名前來,楊英華在加工大米的同時,還承擔起了幫助大家銷售大米的工作。
“我們村的村民種植的水稻都是在老楊這加工,每年稻子收割晾曬後,我都是先打電話和老楊聯系,他一般會提前兩天通知我們把稻子送過來加工。老楊人好,加工的大米質量也好,遇到我們的大米一時賣不掉,他就按市場價收購了自己慢慢賣,這樣我們就能騰出時間去掙别的錢了,如今我們都是老朋友了。”博湖縣查幹諾爾鄉二隊的村民張文柱開心地說。
随着客戶越來越多,加工規模越來越大,楊英華的“博湖縣英華來料加工坊”在當地的名聲也越來越響,幾年間廠房不斷擴大,設備越換越先進。不僅如此,楊英華家的40畝承包地、2座大棚也從沒忽略過,每年一樣豐産豐收,漸漸地楊英華的錢包鼓了,“楊百萬”的名号也越叫越響。
2015年,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楊英華又投資13萬元引進了一台中型大米加工機,并安裝了除塵設備,年加工水稻達500噸,加工收入達到15萬元。
不滿足隻加工單一産品、一心想多掙錢的楊英華,又琢磨出一個新的商機——利用本地優質的葵花籽資源加工食用油。他通過互聯網尋找到了一家益加益榨油機制造企業,決定增加榨油這一經營項目,新的想法讓楊英華很興奮。
2016年春,為了響應團場“退一進二進三”、讓低收入職工增加土地承包面積的号召,在九連黨支部及師市訪惠聚駐連工作組組長胡俊的鼓勵下,楊英華夫婦雙雙退出了土地承包,專職經營加工業,同時在二十五團“雙創”優惠政策與資金的扶持下,楊英華投資十五萬元,擴建了廠房并加盟益加益品牌,引進了先進的中型全自動榨油設備,創辦了食用油加工坊。如今設備已經安裝完畢投入使用,日生産葵花籽油達300公斤。
“我是趕上了好時候,雖然是自主創業,但連隊和訪惠聚的領導沒少替我操心、出力,還幫我争取了10萬元的貼息“雙創”貸款,這下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了,我要讓大夥都能吃上放心油。”說到大家的幫助,楊英華的臉上寫滿了感激與自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