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不同的器官在各自的位置,各司其職,維持機體正常運轉。 然而,由于肌肉力量不足,系膜和韌帶等組織牽拉異常,無法使得器官維持相對固定狀态,從而造成髒器下垂,給身體健康帶來安全隐患,因此應積極預防和治療。
哪些髒器易出現挪位?
1、疝氣
疝可發生在身體多個部位,常見的有大腦、胸部和腹部。腦疝也就是發生在大腦中的疝,因為顱内壓升高而使得部分腦組織移位。膈肌上有裂孔,食管發育不全或後天性因素可造成裂孔變大,由于腹壓升高而使得胃的一部分擠壓進過裂孔,從而進入胸腔,這就是食管裂孔疝。主要表現為上腹部飽脹和嗳氣、胃部有明顯的燒灼感。
這種情況下應積極調整生活方式,睡覺時把頭墊高,不能做會增加腹壓的動作,必要時需通過手術修補。還有一種是腹股溝疝,常見于嬰幼兒和中老年人。腹股溝疝隻是出現輕微的墜脹感,随着疝塊增大易導緻腹部絞痛、惡心和嘔吐等,此時需通過手術方式治療。
2、胃下垂
正常情況下,由膈肌、韌帶以及腹肌共同支撐着胃,使得胃固定在腹腔内。胃中沒有任何内容物,飯後胃部被填充撐大,從而出現下垂。通常,胃壁張力能分散部分重力,讓胃部在固定位置。
然而,胃動力不足或肌肉無力就無法分散重力,随着胃下墜到一定程度後可造成胃下垂,嚴重時胃可到達盆腔。胃動力不足是造成胃下垂的主要因素,常見的有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嚴重營養不良以及胃運動障礙等,因此胃下垂常見于糖尿病、瘦長體型者身上。胃下垂會造成食物排空速度減慢,主要表現為上腹部感覺脹滿和沉重,同時伴有嗳氣和腹痛以及早飽,甚至出現嘔吐和便秘等。
當有這些症狀時,可通過X線鋇餐檢查來明确診斷。日常生活中應調整飲食,保證一日三餐規律,又或是采取少量多餐原則,一頓飯吃7~8分飽就行。身體消瘦者應着重補充營養,提高腹肌力量。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内,避免出現神經病變。如果症狀比較嚴重,需通過手術方式縮小胃體積,控制胃内容物,使得胃恢複到正常位置。
3、盆腔脫垂
懷孕分娩、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年齡等可減弱盆腔支撐力,從而導緻盆腔脫垂。因此分娩後應及時篩查,通過凱格爾運動來增強盆腔肌力,促進病情康複。值得提醒的是,女性盡量不要做有明顯重力作用的運動,比如跳繩、跳有氧操或仰卧起坐等,不妨選擇遊泳或交替擡腿動作。
溫馨提示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個器官下垂或發生移位,都跟肌肉、韌帶以及系膜等組織有關。想要防止器官下垂,應保持适度運動來提高肌肉力量,同時避免韌帶和系膜過度牽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