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說物極必反

道德經說物極必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6:15:31

道德經說物極必反?第四十一章 :大道至簡,上德若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道德經說物極必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經說物極必反(道德經大音希聲)1

道德經說物極必反

第四十一章 :大道至簡,上德若谷

尹喜問:

我常聞修道有許多奇妙變化,理論也汗牛充棟,但聽您的修道,是不是太簡單了,太沒變化了。如果我去向人說這種修道的方式,會不會被人笑話呢?

老子答: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質真若渝⑤。大方無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隐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⑦。

 [注釋]

1、建言:立言。

2、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3、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說此名應在“大方無隅”一句之前。

4、建德若偷:剛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樣子。偷,意為惰。

5、質真若渝:渝,變污。質樸而純真好像渾濁。

6、大方無隅:隅,角落、牆角。最方整的東西卻沒有角。

7、善貸且成:貸,施與、給予。引伸為幫助、輔助之意。此句意為:道使萬物善始善終,而萬物自始至終也離不開道。

我的理解是:

大道至簡,真正的修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也不會立杆見影,得道或溶入道後,不知不覺中自然會産生奇妙變化。

修練中沒有大起伏,也沒有高深理論,所以老子說他修道的理論說出來後,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将信将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道了。

他說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器物總是最後才能完成,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隐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隻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老子修道的成就,為當世認可,當時名動天下,成為修道者傾慕的對象。其實在老子之前已有很長時期人們也在修道,理論也有很多,可能聽起來都要比老子學說玄妙和華麗。發展到現在,更是五花八門,數不勝數,但老子的理論簡單,甚至老子自己也說是“不言之教”,也知道如果說出來,會被别人不理解,甚至笑話。但是,修道真的就是這麼簡單!隻有上士才能理解和實行啊。

我在講完道德經後,也會要傳具體的修練方法,到時,可能會引來一片噓聲,甚至會說,這麼簡單,這是騙子吧?

诠釋作者:金童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