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師範類高等院校,江西師範大學堅持立德樹人,以教師教育為傳統和底色,先後培養師範類專業畢業生35萬餘人。近年,學校公費師範畢業生履約率高,深受縣區學校歡迎。就業好、生源好、口碑好,成績的取得源自于學校對師範生養成教育體系的不斷探索。
問題導向 轉變育人思路
2007年起,部屬師範大學和部分地方師範大學陸續開辦公費師範生教育,為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為了解決師範生主體性培養不強、畢業履約率不高等問題,學校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以實踐活動為抓手,以第二課堂為主陣地,着力探尋教師成長和師範生培養規律,培養愛教、适教、善教、樂教、志教的優秀教師。
依托省部共建項目——公費師範生教育,學校轉變“合目的性”教改模式,将注重職業規範和需求預設“内容提供”的需求驅動,轉化為供給側驅動的合規律性探索,聚焦于學生的主體專業身份建構與自主成長。在優化教師技能培養、環境建設的基礎上,學校還積極建設更有利于自主合作的實踐項目和空間場域,打造特色鮮明的自主成長文化和教師文化。
十年探索 優化培養模式
自2013年實施公費師範生教育起,學校着力探索師範生養成教育體系,在摸索與實踐、完善與建構的兩個階段逐步邁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開展公費師範生教育之初,學校就提出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以“貴在養成、赢在習慣”為理念,以精英化培養、高端化打造為定位,以“厚德、認同、學習、自律、激情、堅毅”六元教師基本素養為目标的理念,成立公費師範生院。學校積極構建“1234567”公費師範生培養模式,即确立培養基礎教育未來領軍人才一個定位,師德和情懷養成、能力和素養發展兩條培養主線,養成教育實踐活動、教育空間場域、導師團隊三大養成要素,課程引領、實踐錘煉、社團拓展、文化内化的四大培養路徑,自主規劃、自主學習、自我調整、自我建構、自我成長的五自管理,“院—院、校—政、校—校、校—社、師—師、師—生”六維協同機制,以及每日一練、晨議晨練、每周一誓、師德體驗、傳統文化等“七個一”養成教育活動。
2017年9月,學校已有畢業到崗的公費師範生,開展職前職後公費師範生系列研究,聚焦開展養成教育體系建構與實踐。學校提出“素養本位、重在實踐、學在全域、貴在養成、赢在自主”理念,堅持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打通人才培養需求側和供給側,完善六元教師基本素養養成目标,将其升級為“修己、情懷、實踐、明理、幸福、堅毅”新目标,圍繞“養成什麼、以何養成、在哪養成、誰養成、如何養成、怎樣評價和持續”等問題,開展建構師範生養成教育體系的探索實踐。
三大創新 培養優秀人才
理念創新。學校構建的六元教師基本素養養成目标,有效強化了師德、情感、能力、素質的提升,推動師範生涵養職業認同與信念,激發“為師”内生力,引導師範生樹立“自覺為師”的信念,實現從認知型育人轉向實踐型育人。
體系創新。學校創造性構建了素質導向的“系統、協同、自主、适切”師範生養成教育體系,出版《養成教育手冊》,建立制度文件等。實現一二課堂協同育人,共同達成培養目标,推動構建“課程教育、實踐教育、養成教育”三位一體的師範生培養體系。
實踐創新。學校創新開展“自主學習、生活體驗、實踐參與、文化熏陶”養成教育實踐,形成教師指導、自主學習、教學相長、朋輩共進、價值共創的養成教育實踐模式。
經過不懈探索,學校公費師範生的教師情感與信念素養、專業能力等明顯提升,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師德高尚、情懷深厚、信念堅定,具有較強适應力、勝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及愛教、适教、志教的教師人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