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個橋段:康熙後期的九子奪嫡中,發生了大清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刑部冤獄。康熙震怒,表示要一查到底。内閣首輔佟國維說:隻恐投鼠忌器。因事關太子,言下之意就是不好辦。康熙的火立馬上來了:不好辦,那要你們宰相幹什麼?這時馬齊說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宰相統帥百官,百官之上衆位皇子不是宰相能管的。康熙一時沉默無語。
電視劇《雍正王朝》劇照
在清朝的官爵中,我們經常聽到中堂宰相、一品大員這樣的稱呼,在人們眼裡,他們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俨然就是除皇上以外普天下最大的官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這裡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階層存在,那就是皇子貴胄,這些人是名副其實的“超一品”。
這裡涉及到一個專有名詞:爵位。清朝的爵位系統可以說是曆朝曆代中最複雜的,光是相互獨立的爵位系統大緻就可以分為三類:宗室爵位系統、功臣爵位系統、外藩爵位系統。我們今天重點聊聊宗室爵位。
清朝的宗室爵位共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将軍、輔國将軍、奉國将軍和奉恩将軍十二級,自鎮國将軍至奉國将軍,每級又分三等。
所謂宗室,即大清王朝的開山鼻祖—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直系後裔,是貨真價實的愛新覺羅子孫,堂堂正正的天潢貴胄。單從服飾上我們就能看出不一般來,但需要說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宗室的衣服上都可以有龍。清朝隻有親王、郡王的補服上可以出現龍,連貝勒的補服上都沒有。
清朝規定:親王補服前後兩團正龍、雙肩兩團行龍,郡王前後、雙肩兩團行龍;貝勒前後兩團正蟒、貝子前後兩團行蟒;這些都是圓形的補子。龍和蟒的最大區别就是:龍是五抓,而蟒是四爪。在清朝,我們通常所說的王爺就是指的親王和郡王。
一、親王也即和碩親王。親王是清朝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在所有宗室爵位中待遇最高,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雍正皇帝在未登基前就是雍親王。
以收入為例,和碩親王每年的俸銀是1萬兩白銀,祿米是1萬斛,除此之外朝廷還允許每位和碩親王報請一個親王世子,也就是在親王的兒子中選一個兒子将來做繼承人,親王世子每年俸銀是6000兩,祿米是6000斛。
再比如王府的規格,清朝九五之數代表着九五之尊,所以九五隻能皇帝使用,任何人的房屋數量都不能達到九五之數,親王的王府房屋是僅次于皇帝,親王的王府通常是正殿七間,後殿五間的七五之數,僅次于皇帝的九五,這已經是遠高于其他爵位的待遇了。
在有清一代有六大親王分别為: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時期)、睿親王多爾衮(皇太極時期)、安親王嶽樂(順治時期)、康親王傑書(康熙時期)、怡親王胤祥(雍正時期) 、恭親王奕訢;(鹹豐、同治、光緒時期)。
鐵帽子王怡親王胤祥
在親王中還有一個“升級版”,那就是鐵帽子親王。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比一般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8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于恩封,他們是因在清代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比較著名的就是十三爺怡親王胤祥。
二、郡王也即多羅郡王。郡王在清朝的宗室爵位系統中,是次于親王的第二等爵位。滿語“多羅”,其義為禮、道、理。将其放在爵位前面,有“禮的、道的”意思。所以,多羅郡王,也簡稱禮郡王或理郡王。
清代奉行降等世襲制度,通常來說親王的嫡長子會襲封郡王爵位。除此之外還有克勤郡王和順承郡王兩家鐵帽子王世襲罔替郡王爵位。郡王每年俸銀是5000兩,祿米5000斛,郡王也被朝廷特許一位兒子出來食俸祿,也稱作郡王長子,而郡王長子每年俸銀是3000兩,祿米3000斛。
郡王讷勒赫
此外,在王府的建築外觀上,清朝有明确規定,屋頂的金黃色琉璃瓦隻有紫禁城和皇帝的行宮可以使用,而郡王可以享受和親王同等的待遇,使用碧青色琉璃瓦,而其他爵位和朝臣以及普通百姓都隻能使用灰色瓦片。
三、貝勒也即多羅貝勒。貝勒地位次于親王、郡王,是清代貴族的世襲封爵。貝勒最初隻是女真人對各部首領的一種稱呼,并不是專屬愛新覺羅氏家族。最著名的莫過于清太宗皇太極的親娘舅、康熙年間權臣納蘭明珠的親祖父“葉赫貝勒”金台吉了,他不姓愛新覺羅,但同樣是貝勒!
随着建州女真的崛起和後金政權的建立,貝勒也逐漸被固化,成了愛新覺羅氏家族子弟的專屬。到這個時候,其他人就不可以随便稱貝勒了。天聰十年,清太宗皇太極去汗号稱帝、正式建立了大清王朝。之後,貝勒被進一步固化,成為了一級爵位,次于郡王、高于貝子。此時的貝勒就成了愛新覺羅的專屬了。
多羅貝勒毓郎
但即便是宗室“黃帶子”,也不是誰都有資格成為貝勒。貝勒在清王朝的宗室爵位系統中是屬于較高的級别、僅次于王爵,即便是皇子也不一定可以獲得貝勒爵位。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庶出的兒子、曾經因黨附鳌拜伏誅的班布爾善他爹塔拜,死後也僅僅被侄兒清世祖福臨追封了輔國公的爵位。
四、貝子也即固山貝子。貝子,原為滿語“貝勒”的複數,有王或諸侯之意,是清朝建國後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貝子為宗室封爵第四級,低于多羅貝勒,而高于奉恩鎮國公。
貝子在親王、郡王、貝勒之下。受封貝子者皆為宗室、愛新覺羅及其他八旗貴族 。獲取途徑有世襲 、恩封、功封和考封數途。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貝子歲俸銀1300兩,祿米1300斛。
清朝的王公貝勒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上述詳細說明的這四種爵位,隻是爵位而非官職。比如康熙晚年,親王是雍正的爵位,而雍正還是領侍衛内大臣(正一品),這是雍正當時的官職。若隻論這個官職,雍正當時并非超一品,而正是有了親王的爵位,才有了超一品的待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