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籍出版社《楚辭要籍叢刊》2015-2020
《楚辭要籍叢刊》由浙江師範大學文學院黃靈庚教授主編,全二十冊,2015年至2020年于上海古籍出版社陸續推出。《楚辭要籍叢刊》以2014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楚辭文獻叢刊》為基礎,選擇了二十五種《楚辭》學研究典籍,均在《楚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為《楚辭》研究者必讀之作,予以校勘,整理出版。目前,叢書已全部出齊。應該說,八十冊的《楚辭文獻叢刊》體現出楚辭文獻的廣博,而二十冊的《楚辭要籍叢刊》則彰顯了楚辭文獻的精要。
《楚辭要籍叢刊》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叢書也是2011-2020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其中絕大多數品種獲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
2020年11月3日,《楚辭要籍叢刊》出版發行座談會于浙江師範大學文學院舉行。北京師範大學郭英德教授、首都師範大學趙敏俐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杜桂萍教授、遼甯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輯刊》副主編薛勤等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彙聚一堂,和叢書主編黃靈庚教授,文學院執行院長李聖華教授,整理團隊成員崔小敬、宋清秀、慈波、孫曉磊、李鳳立及出版方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總編輯奚彤雲等一起回顧、讨論了《叢刊》的策劃、校勘、審讀和出版過程。專家們對《楚辭要籍叢刊》高質量的選目、認真細緻科學得當的校勘和美觀舒适的裝幀版式均給出了很高的評價。應該說,這套書為廣大古典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可讀性很強的《楚辭》原典版本。
《楚辭要籍叢刊》出版發行座談會
楚辭要籍叢刊總目
《楚辭章句》 【漢】王逸
《楚辭集注》 【宋】朱熹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
《離騷草木疏 離騷草木疏辯證 離騷集傳》
【宋】吳仁傑 【清】祝德麟 【宋】錢杲之
《楚辭集解》【明】汪瑗
《楚辭疏》【明】陸時雍
《離騷草木史》【明】周拱辰
《屈宋古音義》【明】陳第
《楚辭聽直》【明】黃文煥
《楚辭燈》【清】林雲銘
《楚辭通釋》【清】王夫之
《楚辭天問箋》【清】丁晏
《山帶閣注楚辭》【清】蔣骥
《屈原賦注》附初稿本 【清】戴震
《楚辭新注求确》【清】胡濬源
《屈辭精義》【清】陳本禮
《屈子楚辭章句》【清】劉夢鵬
《楚辭釋》【清】王闿運
《離騷賦補注 屈賦微》附《初稿本屈賦晢微》【清】朱駿聲【清】馬其昶
《楚辭纂說 屈原賦說 楚辭玦》[日]西村時彥 [日]龜井昭陽
蔣骥《山帶閣注楚辭》書影
西村時彥《楚辭纂說》鈔本書影
#内容簡介
《楚辭章句》
【漢】王逸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是現存《楚辭》文獻的最早注本。本次校點以高第、黃省曾明正德十三年刻本為底本,以朱多煃明隆慶五年本、俞初萬曆十三年本、馮紹祖萬曆十四年刻本、朱燮元朱一龍萬曆二十九年刻本、日本莊允益校刻本等為參校本,酌情參校清代名家的手批資料,吸收其校勘成果。
《楚辭集注》
【宋】朱熹
宋朱熹之《楚辭集注》與王逸之《楚辭章句》,并稱為楚辭學史上兩座“裡程碑”,影響所及,蓋至今無足以替代之,皆為治楚辭之龜鑒。朱熹作《集注》,要在求其義理之正,而于文字音釋訓诂,一絲不苟,也極有價值。訓诂取王、洪等諸家之說,擇善而從,亦有補阙、發揮、别解。此番整理以嘉定四年本為底本,以端平二年本為參校本。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
《楚辭補注》是宋人洪興祖為東漢王逸《楚辭章句》作的補注。補注不僅對舊注多有駁正,而且廣征博引,保存了漢及六朝隋唐和宋人的部分遺說。這次整理以汲古閣本(明末清初汲古閣毛表校刊本)為底本,以明翻刻宋本(簡稱"景宋本")、清吳郡陳枚寶翰樓複刊汲古閣楚辭箋注本(簡稱"寶翰本")、日本國寬延二年皇都書林刊刻汲古閣楚辭箋注本(簡稱"皇都本")、清道光二十六年惜陰軒叢書仿汲古閣本(簡稱"惜陰本")、清同治十一年金陵書局重刊汲古閣本(簡稱"同治本")為參校本。且酌情參校清謝章铤、譚獻、王國維及日本西村時彥的手批資料,吸收其校勘成果。
《離騷草木疏 離騷草木疏辯證 離騷集傳》
【宋】吳仁傑 【清】祝德麟 【宋】錢杲之
宋代吳仁傑《離騷草木疏》是一部專門考釋《楚辭》中草木的著作,參閱王逸《楚辭章句》、洪興祖《楚辭補注》,對其中的草木予以考辨發明。此次據南宋慶元六年刻本并參校其他諸本予以整理。清代祝德麟《離騷草木疏辨證》是在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基礎上的考辨之作。此次據清乾隆四十四年祝氏悅親樓刻本整理。宋代錢杲之《離騷集傳》是對《離騷》的注釋。承襲王逸《楚辭章句》,旁征博引《爾雅》、《山海經》《本草》、《淮南子》等典籍,在名物訓诂方面反映出一定見解。這是三書的首次整理、點校。
《楚辭集解》
【明】汪瑗
《楚辭集解》是明代最有影響的楚辭著作之一,完整“補輯本”首次整理出版。汪瑗集解,其侄汪仲弘補輯。收屈原作品二十五篇,宋玉等其他諸家不收。包括《離騷》兩卷,《天問注補》兩卷,《九歌》《九章》《遠遊》《蔔居》《漁父》各一卷;另有《楚辭蒙引》兩卷,《考異》一卷;前有歸有光《楚辭集解序》、汪瑗《自序》、汪仲弘《楚辭集解補紀由》、《楚辭大序》、《楚辭小序》。《楚辭集解》表現出汪瑗獨特的文學思想和批評方法,他重視文本閱讀,主張以文本研究作品及作者;他不拘傳統,提出新說。《楚辭集解》的解說帶有鮮明的市民文化的思想傾向和開放的時代新風氣,接受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表現出實學思潮的新特征。點校者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萬曆四十六年刊本為底本,以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本、四川省圖書館藏本為校本。
《楚辭疏》
【明】陸時雍
《楚辭疏》正文十九卷,《讀楚辭語》《屈原傳》《楚辭雜論》合共二十二卷,篇目次第獨出新見,是明代主要楚辭學著作之一。其注疏,先列“舊诂”,後系“陸時雍曰”。《論楚辭語》論屈原及其作品,肯定屈子“忠愛”精神。比較楚辭中逐篇異同、屈宋異同,斷語精辟,要言不煩,有其價值。此次校點,以明緝柳齋本為底本,文字漫漶者以他本補正,又據國家圖書館藏本補入唐世濟《楚辭疏序》。參校以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日本足利學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選》、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楚辭補注》、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嘉定六年章貢郡齋刻《楚辭集注》。
《離騷草木史》
【明】周拱辰
《離騷草木史》十卷,附錄一卷,除重點注解《楚辭》中山川人物、草木禽魚外,還貫穿了易代鼎革之悲,落拓遺民之思。全書先錄原文,後附朱子集注,再系自注于後。考訂博洽,見識獨卓,對每首辭賦的主旨情志多有自己的觀點認識。同時,也有一些刻意穿鑿求新、附會不經之論。對于了解楚辭名物和明代學者對楚辭的一般觀念認識頗有意義。點校者以桐鄉聖雨堂原刻本為底本,以嘉慶本為參校本。
《屈宋古音義》
【明】陳第
《屈宋古音義》是古音韻學研究開山之作,作者以上古諸多韻文資料合于毛詩、屈宋辭賦,排比韻例,求其古音古讀,以破“葉韻”之謬。又采取本證、旁證和推演法,尋求屈宋辭賦的古音本讀。并對字詞作了一定的訓诂考訂。整理者以嘉慶十年乙醜虞山張氏刊學津讨源本為底本,四庫本、道光本等諸刻為參校本。
《楚辭聽直》
【明】黃文煥
崇祯末年,黃文煥因受其師黃道周案牽連而入獄,于獄中讀《楚辭》,深有同感,遂著《楚辭聽直》。“聽直”,本意為法官聽取案情之曲直以斷案,文煥移至解《楚辭》,也有為己鳴冤之意。本書對《楚辭》内的屈原作品作了重新甄别,分為八卷,二十五篇,并重新厘定了篇目次序。每篇分為若幹段落,于每段之後設“品”與“箋”。品,重在揭示章法脈絡;箋,則重在字句诠釋,闡明章節大旨。後為《聽直合論》,乃分《聽忠》、《聽學》、《聽年》、《聽次》等若幹專題和《聽離騷》、《聽遠遊》、《聽天問》等單篇進行闡述。全書分析細膩深入,既解說字詞句意,又揭橥篇章、段落間的内在聯系,系《楚辭》研究文獻中較有特色的一部著作。本書八卷,據明崇祯十六年刻本整理,《聽直合論》據清順治十四年刻本整理。
《楚辭燈》
【清】林雲銘
《楚辭燈》四卷,僅注屈賦,不及其他人的楚辭。在評述上,以作品内容與人格精神的統一為标準,高度肯定了屈原作品的思想與藝術價值。林氏标舉屈子為“千古奇忠”,反駁朱熹的誤解,确立屈子忠貞不渝、憂國憂民的人格形象。林氏對作品的情感闡釋及著作次序的考證,皆系于屈原生平事迹,評注中又包含了個人的時世之歎與主觀感受。《楚辭燈》首開以時文評點法注疏楚辭的先河,在字詞訓诂上淺略通俗,易于閱讀。自成書之後,影響廣泛,遠及東瀛,有十餘個和刻本。是一部适合于了解清代楚辭學思潮與成就的專著。本次整理以康熙三十六年挹奎樓初刻本為底本。
《楚辭通釋》
【清】王夫之
《楚辭通釋》一書是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研究楚辭的專著。其内在思想和王夫之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也寄寓了他晚年的政治心聲。訓诂釋義着眼于作者的思想動機,同時以修養内丹學說解釋部分文本,反映了明末的思想潮流特色。在訓诂上也有所創見,部分為後人吸取,成為楚辭解說主流理論之一。本書據清同治船山遺書本為底本點校。
《楚辭天問箋》
【清】丁晏
《天問》是楚辭中較難解的一篇,内容涉及太多上古神話及先秦史迹,迷離惝恍,後人難以索解。此《天問箋》是丁晏用力之作,在王逸章句基礎上,對《天問》中的疑難進行了大量引證,并作箋釋。在字義訓诂上也力求明晰,不蔓生枝節。此次整理以廣雅書局光緒年間刊本為底本,鹹豐四年刻本為參校本。
《山帶閣注楚辭》
【清】蔣骥
《山帶閣注楚辭》以廣博精研著稱,是清代楚辭學主要成果之一,影響很大。在王夫之、林雲銘等人基礎上,對于屈子25篇的創作時地重作考釋,且繪以五幅地圖,訓釋也有新意。蔣骥注重知人論世,對屈原作品的解讀注重整體性、思想性,訓诂字詞特别翔實有據。持論謹嚴,不囿成見,敢于創見,體現清代紮實的學風。書十卷,注六卷(含屈原賦二十五篇),餘論二卷,說韻一卷。本次整理以雍正五年蔣氏山帶閣原刻本為底本,點校者于淑娟首次考證出本書所謂康熙本是流傳中的誤記。
《屈原賦注》附初稿本
【清】戴震
本書為清代著名學者戴震對《楚辭》中屈原各篇注釋的彙編及初稿本。此書素稱為清代訓诂名著,戴震早年力作之一。戴氏訓诂楚辭,取前人解釋之善而從,治學态度嚴謹紮實,多有創見。本書在刊刻之前已有稿本和抄本,版本情況較為複雜。本次點校,以精抄本為底本,以乾隆庚辰初刊本(簡稱乾隆本)為通校本,以廣雅書局重刊本(簡稱廣雅本)、建德周氏校刊本(簡稱周氏校本)為參校本。并附戴氏初稿。
《楚辭新注求确》
【清】胡濬源
《楚辭新注求确》是清代楚辭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實為王遜直叔侄《楚辭評注》十卷的批點本,作者胡濬源認為研究楚辭應求之于“史傳”和“本辭”,論述處處從史料出發,十分重視《史記》,核定屈賦二十五篇之數。同時注意以内文互證法把握作品主旨脈絡,時以統計關鍵詞法拈出文眼和線索,多有深見明識。如胡濬源較早明确懷疑《遠遊》為屈原之作,認為《離騷》作年在屈子遭放之後,強調《九歌》是女巫媚神曲等。本書立論着眼于“求确”,即求文詞之意旨,号召讀《離騷》要“求之于本辭”,如辨析《離騷》中“美人”之性别,論“求女”是求賢。故而受到姜亮夫等學者的肯定與推崇。此次點校以清嘉慶二十五年務本堂刊本為底本。
《屈辭精義》
【清】陳本禮
《屈辭精義》為清人陳本禮數十年研讀屈原《楚辭》的心血結晶,推求微言大義,自成一家之說。正文分六卷,其篇目編次以史記所述屈子作品先後為準,故與諸本多不同。篇首先列發明,提綱挈領;正文中附注字詞訓诂與典實,随文繹說文句大意,附注葉韻;各章之後有箋;文中适當節引前人批注,以相互發明。若别有新說,則另列正誤糾正舊說之謬。偶有眉注,以串說大意為主。茲次整理,作者以裛露軒刻本為底本,而将各本眉注加以輯錄彙總,以期得其全貌。
《屈子楚辭章句》
【清】劉夢鵬
《屈子楚辭章句》全書七卷,前綴乾隆五十四年謝序、乾隆二十五年劉夢鵬自序,及《屈子紀略》。該書據嘉慶五年藜青堂重刻本整理,為首次标點、校正之現代讀本。其目錄編次與諸家不同,自從問世以來就存在一定争議。《屈子紀略》對屈原生平及作品系年作了大緻考訂。在部分字句訛誤妄斷之外,作者獨立思考,敢提新見,尤其對《天問》“該秉季德”一段之闡說,是曆來最為合理的解說。
《楚辭釋》
【清】王闿運
本書是晚清著名經學家、文學家王闿運對《楚辭》的獨到見解和心得。由于今文學派的風習所染,王闿運借注釋《楚辭》别創新說,将賦文與楚、秦、齊軍事地理形勢和楚國朝堂政治鬥争聯系起來,闡發微言大義,對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楚國曆史進程作了一番前無古人、後乏來者的論述。如認為屈原主張與秦修和以迎回懷王,屈原曾積極促成楚齊聯姻,屈原曾密謀廢黜頃襄王等。此次點校以光緖二十七年辛醜衡陽《湘绮樓全書》刊本為底本。
《離騷賦補注 屈賦微》附《初稿本屈賦晢微》
【清】朱駿聲【清】馬其昶
《離騷賦補注》,清朱駿聲撰。本書注《離騷》有三方面的成果:1.校正賦文文字,指出俗本之訛,又根據音韻來糾正俗本韻腳的訛誤。2.注音釋字,解說詞語之意。3.辨析句法,推尋文意。均有助于讀者準确理解《離騷》原意。本書據清光緒八年臨嘯閣刻《朱氏群書》本整理。
《屈賦微》,清馬其昶撰。馬氏于屈賦用力尤勤,征引古注50餘家,有漢王逸,宋洪興祖、錢杲之、吳仁傑,明陳第,清毛奇齡、方績、孫诒讓、孫志祖等,擇善而錄,加以剪裁。凡覺前人注釋不妥者,則以己意解之,于閱讀、理解屈原賦頗有幫助。本書據清光緒三十二年集虛草堂本整理。後附《屈賦晢微》,系《屈賦微》之初稿本,與刻本略有差異,故一并整理收入。
《楚辭纂說 屈原賦說 楚辭玦》
[日]西村時彥 [日]龜井昭陽
本書為日本學者研究楚辭著作三種之合集。西村時彥撰《楚辭纂說》稿本四卷,輯錄自司馬遷《史記》以下有關屈原和楚辭相關的文獻資料,内容廣博,經史子集無不涉獵。其著《屈原賦說》則是自出機杼之新見新得,上卷研讨屈賦二十五篇,即文本分析,分名目、篇數、篇第、篇義、原賦、體制、亂辭、句法、韻例、辭采、風騷、道術十二篇。下卷研讨屈原生平及辭賦流傳,存八篇。龜井昭陽《楚辭玦》二卷,其體式屬考據劄記,以楚辭句詞為條目,對朱熹注、林雲銘注、單行章句本,作辨析批駁,時出己見,内容也很豐富。這三種日本楚辭著作,體現出二十世紀初日本漢學界的學風和學識,堪稱今日域外漢籍整理重要成果之一。
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編輯:徐相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