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一個團隊,但是很多時候卻很難做到,經常會有一些家長,特别是媽媽也有爸爸咨詢過我,就說跟家裡的另一半經常有一些沖突,問我該怎麼辦?
其實說實在的,夫妻雙方對育兒有沖突真的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為男女性格本來就不同,然後男女思考方式本來就不同,還有男女的一個身份角色本身就不同,因為女性就是很溫順的,溫和的,母性的,給予孩子愛和安全的,男性呢,則是很陽剛的,嚴肅的。女人給孩子的就是吃飽,溫暖,那男人給孩子的就是規則,秩序,這是社會的角色分工的不同,所以夫妻雙方有這種意見上的分歧,不一緻是十分正常的。
但正是因為不一緻,家庭中的夫妻雙方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個團隊,孩子的教育是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和支持去幫助孩子成長,那麼有一些家長就容易産生困惑,那到底要怎麼做呢?
下面的場景可能大家會覺得很熟悉。
小男孩想吃點心,但是媽媽不想要孩子吃,小男孩不放棄,從媽媽那裡得不到,他想要的就改從爸爸身上下手,父母自然不喜歡這種行為,不過小孩子就是會這麼做。
制圖人:丫丫媽,如需引用或轉載,請聯系我。
小男孩無意讓父母争吵,他隻是想在想要的時候拿到想要的東西,而父母對他的要求出現不同的回應,并不是他的錯。
一個黑臉一個白臉真的好嗎?父母會産生這種争執,通常是因為他們是各自根據自己的個性和信念來回應孩子,而不是基于互相合作。
舉個例子,很多家庭當中,父母總是其中一方固定扮演正面的,好玩兒的“白臉”,而另外一方則扮演森嚴的“黑臉”。“白臉”的态度越軟,“黑臉”就越覺得自己必須要更講究紀律,否則小孩就會不懂得尊重沒禮貌。可是一旦“黑臉”越是努力要維護秩序,畫出界限,“白臉”就越會反對,他們隻是希望孩子能更快樂一點,否則家裡一片冰冷,還叫什麼家呢,家裡就隻剩下規矩,規矩,還是規矩。父母在閱讀育兒書籍或者參加育兒課程的時候往往會采納比較符合自己原本角色的育兒技巧,也就是說“白臉”喜歡擔任正面的角色,也很容易就能夠比較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而“黑臉”則比較習慣,凡事講究規矩,獎懲後果的角色,雙方都會更強化自己原本就設定的角色,行事也就越來越兩極化,對彼此越來越不滿。
所以為了避免雙方越行越遠,父母真正需要學習的其實是那些較不符合我們天性的育兒技能,孩子的行為導緻父母或者其他大人争吵時沒有人是赢家,大人怒氣沖沖時互相指責,常覺得是孩子從中作梗,故意造成他們争吵,惶惶不安的其他兄弟姐妹也會将矛盾指向造成這一切麻煩的罪魁禍首,孩子則對父母的争吵或吼叫,以及家中兄弟姐妹他人的指責,感到恐懼和害怕,簡直就是一團混亂,大家都知道父母發生沖突對孩子不好,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不好的原因是什麼,以及不好到什麼程度。
在孩子的直覺裡,他隐約知道自己是父母制造出來的,也就是一半來自媽媽,一半來自爸爸,如果爸爸或者媽媽指責另一方,孩子多多少少會覺得是一半的自己在批評另一半的自己。這種内在的沖突會讓孩子覺得自我意識遭到質疑,孩子可能會困惑的想:我的一半來自爸爸,但媽媽剛剛才說爸爸很沒用,那媽媽會愛我嗎?同樣的,如果爸爸覺得媽媽很歇斯底裡,而我又有一半是來自媽媽,爸爸還會愛我嗎?我愛爸爸也愛媽媽,可是媽媽不喜歡爸爸,那我還可以愛爸爸嗎?如果這些問題對你來說都很難厘清了,更何況對孩子?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其實一直都在反複确認這個問題。覺得父母愛他,他才有安全感,有活着的價值感。
作為父母可能會想,我們隻是小小的争執而已,誰說我們不愛對方了,就會不會扯遠了,你很清楚稍微的發洩,這并不代表你跟另一半的關系破裂,可是孩子就活在當下,孩子無法從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沒有成人的思維和心智,他們的邏輯是跟大人不同的。他們理智上或許了解,爸媽有時會争吵,然後會和好如初,但是這裡思考在當下會被激烈情緒蓋過。因此有些時候孩子隻會根據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耳朵聽到的來做反應,根本聽不進大人的解釋。
父母争吵常會讓孩子有父母可能會離婚的恐懼,隻要沒看到爸爸和媽媽就會開始擔心,甚至會憑空想象,父母已經分開,心裡惶恐不安。我在童年有很長一段時間就很擔心父母離婚,覺得這是十分恐怖的事,反而到了高中之後,我看到父母經常吵得那麼厲害,倒是希望他們能離婚,不那麼痛苦。
年幼的孩子會把每一件事都往自己身上攬,把所有的壞事都怪自己的頭上,自然也會把父母之間的争吵怪到自己頭上來,造成心裡很大的恐慌,覺得所有這事都是因自己而起。這種驚恐威脅到他們對安全的基本需求,也會間接影響到生活其他方面,孩子可能會開始在學校惹麻煩,個性也會變得焦躁黏人,可是卻又不見得能說清楚背後的緣由,就連父母也不見得會把這些轉變跟自己之前的争吵聯系起來,畢竟他們已經和好如初,早就把這件事抛在腦後了。
父母如果常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者是互相批評,真正害的肯定是孩子,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不管多麼極力的避免還是難免在孩子面前争執或者是惡言相向,如果不願意發生這樣的情況,補救的方法就是一定要讓孩子看到父母已經和好了,例如可以全家來個大擁抱,讓孩子知道現在沒事了,如果大人彼此相親相愛互相尊重,對教養孩子和執行方式也有共識,孩子會比較有安全感,所有父母如果能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很恩愛,很開心,那是最好的事情了。
可以開個家庭會議,定期讨論孩子的不當行為要處理孩子的不當行為,父母雙方必須定期找時間坐下來讨論,必須是找孩子不在旁邊的時候,例如可以等孩子上床之後,找個地方一起舒服的坐下來,倒杯葡萄酒或者茶好好聊一聊,遵照以下4個重點去讨論,可以讓你們的對話比較有效率:
1、開始先找出進步的地方,不管是你們管理孩子的方式還是孩子的行為,如果你想找出正面的地方,就絕對找得到,花幾分鐘談談。
2、提出想解決的地方,并确定你們雙方都知道問題所在,每天隻讨論一個問題,這部分隻要花1~2分鐘就好了。
3、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們會出現這些問題,是想滿足哪些需求?孩子是怎樣看待你們的要求和溝通的?這部分要多花幾分鐘讨論。
4、讨論各自提出來的改善之道,在讨論過程中也可以一邊參考表格,決定采取哪些計劃之後,請寫下來,以免忘記,這部分大概要10分鐘。
ps:下面是正向育兒技巧的表格圖片版
制圖人:丫丫媽,如需引用或轉載,請聯系我。
如果有一方不願意合作,怎麼辦?你得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為什麼你的另一半不願意?畢竟他也愛孩子,也很清楚你們兩人通力合作的重要性。
一般情況下另一半不願意配合有兩個原因:
1、其中一方不斷遭到另一方的指責,而且通常是女性抱怨男性,批評男性措施的方式,男性往往都是因為一些小過失就遭受指責,比如說給孩子穿錯衣服啦,忘了替孩子梳頭發,給孩子吃零食當午餐,已經有一個已經開了的益力多,還要開另一個新的。女性總是希望男性照顧他們的方式做事。男性就是做不到或者是不願意,你們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時候,用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女性跟男性解釋為什麼應該照他們的方式做的時候,男性通常會覺得自己受到控制,不被信任,就會産生反抗心态,想要反其道而行,很多男性覺得不管自己多麼努力,還是無法取悅女性。
2、其中一方認為對方沒有遵守雙方協商好的策略,你們很可能都已經約定好,不準吃甜食,晚上7:00後不看電視,可能其中一方卻放任孩子而破壞了約定,或者根本就忘記了,因此另一方覺得對方在搞破壞,不配合,是個豬隊友,當你對對方不滿而抱怨的時候,是在破壞二人的關系了,讓另一方乖乖配合的秘訣是,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态度,比如說如果你希望另一半配合,就請盡力做到不指責他,特别是小孩聽得到的情況下,最好把心思放在解決方法上,不要互相歸咎。對方的想法和你一樣重要,所以要征詢另一方的意見,提出自己的意見,但不堅持,讀取另一半的努力,即使你并非完全贊同他的做法,盡量遵守你們的協議,如果沒做到也要坦然認錯,如果你的育兒方式跟另一半不同,雙方不妨一起讨論。
做個智慧的女人,才能赢得和諧的親密關系,親子關系。
做好一個媽媽,一個妻子的角色,管理好你的家庭團隊,絕對不亞于一個公司的CEO。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