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距離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越來越近了。在北方地區,每年“冬至”這一天,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然而,在聊城市茌平區的一所小學的孩子們卻迫不及待了。這個周末,他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成功舉辦了一場别開生面的“餃子宴”。
理由是,老師和學生們利用閑散地寓教于樂種植的大白菜獲得了大豐收,大家在興奮之餘,提議過一個白菜收獲節,大家一起來動手包餃子,把冬至的“餃子宴”也一起過了。
當然光有大白菜也不行,還需要油鹽肉面和鍋碗瓢盆。老師在家長群中把這事一說,立即得到家長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紛紛表示要提供所需的設施和食材。
一位家中開店的孩子媽媽,還貢獻了好多一次性手套。
周末這天上午,孩子們從家中帶來了鍋碗瓢盆和菜油面醋,在一排桌子上擺得滿滿當當,琳琅滿目。
擺好桌子,鋪上桌布,拉開場子,稍作準備後,孩子們撸起袖子、戴上手套就上陣了,一場自己動手的“餃子宴”正式開始了。
可以想象,現場那份熱鬧的氣氛,孩子們肯定一個個都臉上洋溢着興奮和笑容。
包餃子分為調餡、和面、揉面和趕面皮,再就是包起來,這些都是“技術活”,讓現在上小學的孩子做這些,會不會“冷場”。
這點倒不用擔心,多才多藝的老師們早有準備,已經提前分好小組,其中一組頭天晚上就備好了面團和菜餡,稍作處理即可包餃子了。
現場和面與調餡的小組,也有老師現場示範和指導,簡直就是手把手地“親傳”。
在現場和面時,有孩子還創意性地搗碎了火龍果,濾出裡面的紫色汁液,加到面粉裡和出彩色的面團。
猜想一定是在家中見過自己媽媽這樣做過,隻是在家中隻有觀看的份。現在終于迎來機會,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模仿力了。
在揉面時,小盆裡伸進了許多小手,争先恐後地揉着。
上面這些花樣百出的餃子,大多出自孩子們的創意,有的還是“首秀”。
中間白色、外圈綠色的就是“白菜餃子”,也是本次餃子宴的當家“品種”之一。
餃子煮好後,現場彌漫着一片熱氣騰騰。大家拿出錫紙鋪好,擺上零食和水果,正式開始吃餃子。
自己包的,吃起來可能會别有一番滋味。
老師在總結這次活動時說,學校組織的白菜收獲節、餃子宴,不僅讓同學們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動手能力,還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加強了班級凝聚力。
相信這類活動,也會為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添上一抹絢麗的色彩,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美好回憶。
本文圖片全部源于聊城市茌平區振興小學推文,特此說明并緻以謝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