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哲理故事。
哥哥天天去寺廟裡求菩薩保佑自己發财,一去就是一整天。不管誰勸導,都無濟于事。
有一天,弟弟跟随哥哥去寺廟,跪在菩薩面前,再也不願意離開。
哥哥生氣地說:“快回家。你要是不在家,母親誰伺候,稻田也會荒掉......”
弟弟笑着說:“你說的這事情,為什麼自己不去做呢?”
哥哥頓悟——幸福,求誰都沒有用,是自己創造的。
當我們一步一步走到了退休的年紀,或者已經變老了,生活的幸福感,已經達到了極緻。不去工作,也有一份收入,衣食無憂,兒女也成家立業了,不要操心了。
但是,很多老人,就是不滿足現狀,非得折騰什麼才行,結果“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勸大家一句,變老的路上,做到“五不求”,避免晚景凄涼。
01
不求長壽,活得有質量。
漢武帝很想長生不老,有一次在朝堂上,對大臣說:“在書裡看到一句話,說一個人的人中長一寸,壽命就增加一百,是不是真的?”
喜歡吹捧的大臣紛紛點贊,說“皇上英明”。
東方朔忍不住笑出聲了,說:“要是按照書裡的說法,彭祖活了八百歲,人中應該有八寸......想一想,要多大的臉,才能容下‘人中’啊。”
後來,漢武帝就不求長壽了。畢竟,珍惜活着的日子,不給自己添堵,就是幸福。要是真的活一兩百歲,兒女都過世了,孫輩也進入苟延殘喘的年紀了,哪有什麼樂趣。
很多老人,常常被騙,就是因為過分求長壽。一些養生的騙局,亂七八糟的保健品專家,就盯上了老年群體。
你把生死看淡了,别人自然不能騙你了。并且,你的心态會變好,活一天,開心一天。
02
不求大器晚成,投資要謹慎。
發大财,是人生的夢想,也是人性的弱點。
總有一些老人,為了錢财,把畢生的積蓄都投進去了。也有一些騙子,抓住“人性的弱點”,讓老人的錢主動掏出來,做一些毫無意義的理财活動。
命裡百金,不求千金。退休金當生活費,存款是備用,兒女給贍養費是意外的驚喜,已經很好了,要是不滿足,反而會虧本。
同樣,關于地位,要慢慢下坡,不要認為自己還能留下巨大的名氣,得到某一個了不起的位置。
人老了,最好的位置,不是某局長科長,而是某爺爺,某奶奶。與其對外投資謀發展,不如關心晚輩,對内求安穩。
03
不求兒女有錢有勢,平凡就是精彩。
我的一個老同事,隻有一個女兒。
他想盡辦法讓女兒去省裡上高中,但是女兒不争氣,沒有考上本科,隻是上了一所職業大學。
看着同齡的人,都為兒女辦升學宴,老同事内心很難受。
時隔多年,老同事退休了,女兒找了一個隔壁地區的丈夫,開了一家小超市。
當女兒買了一間小屋給老同事的時候,老同事忽然釋懷了——原來,女兒平凡,家庭更加幸福。有什麼能夠 比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更好呢?
女兒管理小超市,女婿外出進貨、送貨,老同事去超市幫忙,老伴在家裡做飯,這樣的家庭格局,讓人羨慕。
一萬個家庭,有一萬種活法。我們要做的,就是肯定自家的活法,而不是強行要自己的家庭,變成别人的家庭。
隻要兒女不懶,父母就要倍感欣慰,别挑三揀四。
04
不求面子上的風光,更加注重節儉。
五六十歲的人,開着房車去旅行,走走停停,和風景有個約會。你一定很羨慕吧。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别人的風光,需要花很多的錢,你不一定能夠承受。
一個賣車的朋友,算了一筆帳:買房車第一年,要掉價十多萬;房車旅遊,一個月的開銷五六千,甚至過萬。
也許,你會說:“一路拍小視頻,能夠賺一筆錢,養活自己,甚至能夠年年有餘。”
網絡時代,賺錢的門路多了,但不是誰都可以成為“網紅”,能夠從網絡裡挖到一桶金。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行業,隻有20%左右的人,可以賺到錢。你不一定是20%之内的人。
有一點腦筋的人,不會被各種虛假的風光迷惑自己,而是過真實的生活。想要外出,就慢慢旅行,用腳步去丈量人生。
把錢花完了,晚年的生活,想起來都岌岌可危。
05
不求夫妻同心,尊重對方的三觀,允許認知的差異。
人老了,最靠得住的人,就是老伴。這一點,很多人都贊同。
可是,如何經營自己的婚姻呢?很多老年人沒有考慮過,隻是單純地認為,牽手同行就可以了。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你和老伴,相處多年,臭脾氣,壞習慣,都不能徹底改掉。與其忍受或者唠叨,不如接受,從另一個角度去欣賞。
任何事情,都允許有矛盾,接受老伴的挑刺。隻要彼此相愛,哪怕鬧幾句,也是幸福的。如果不鬧騰,你還會覺得日子太安靜了。
比方說,買菜的時候,你要白菜,老伴要蘿蔔。大不了買兩份,而不是非得達成共識。
06
林語堂說:“中年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變老,其實是一個新的起點。還有很多老年的智慧,需要我們去開啟。
你想要做什麼,是一回事;你能夠做什麼,可以做成什麼,是另一回事,别搞混淆了,别不服老。
生活簡素,自然變老,兒孫勤勞,夫妻相伴,此生足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