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介紹韓城的變化

介紹韓城的變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3:15:47

介紹韓城的變化(品味韓城從魚躍龍門)1

一個美麗的傳說,一段優美的神話,千百年來寄托着人們最美好的祈盼,千百年來激勵着人們逆流而進……

人們愛它、喜它,在古老的韓原大地,到處都有它永恒的記憶,小孩在被窩裡聆聽着大人講這個神奇的故事,在遐想中進入夢鄉;上學了就讀的學校名叫“龍門書院”;進了學宮,學堂門兩邊的照壁上還有它的磚雕的身影;有出息了“進學中舉”,鄰裡間誇贊“魚躍龍門”……

明白了,說的是“鯉魚躍龍門”的古老傳說、古老神話。為什麼它有這麼神奇的魅力。打開古老的書,看看當下的網絡,訪訪年老的文化人,追尋它的蹤迹。

介紹韓城的變化(品味韓城從魚躍龍門)2

一、美麗的傳說

——古籍

《呂氏春秋.愛類》、《淮南子》、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經注》這樣記載故事的發源地——龍門。“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水經注.卷四》:“昔者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謂龍門也。”

“龍門”附近,禹迹很多。龍門以南大河中,有所謂“禹王陵”,露于水面,望如沙洲,水雖不斷沖激,終不能浸沒。相傳禹鑿山斷崖時,大石墜入中流,沉入水底,固結成丘,是禹王當年指揮施工的地方,并非“禹王陵”。又有禹門水中石,上刻有“龍門”二字,其大如鬥,水落石出,人始見之;河漲水高,石即沉沒,不知書者姓名及所刻年月。

“鯉魚躍龍門”這段美麗的傳說,出自于宋代陸佃《埤雅。釋魚》,書中記載:“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清張澍輯的《三秦記》有它的記憶.“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闊一裡餘。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争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随之,天火自後燒其尾,遂化為龍矣。”意思是:龍門在河東的界内。大禹鑿平龍門山,又開辟龍門,有一裡多長,黃河從中間流下去,兩岸不能通車馬。每年的暮春有黃色的鯉魚,從大海及各條大河争着來到龍門。一年之中,登上龍門的鯉魚,不超過七十二條。剛一登上龍門,就有雲雨跟随着它,天降大火從後面燒它的尾巴,于是(鯉魚)就變化成龍了。

介紹韓城的變化(品味韓城從魚躍龍門)3

——民間流傳

其一: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裡被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隻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隻見它從半裡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裡,帶動着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于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吓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着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别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其二:東海中一大群金背鯉魚、白肚鯉魚,灰眼鯉魚,聽說禹王要挑選能躍上龍門的毓秀之才管護龍門,便成群結隊,沿黃河逆流而上。還沒望見龍門的影子,那一條條灰眼鯉魚便被黃河中的泥沙打得暈頭轉向,就拐過頭來,順流而下,不費吹灰之力又遊回黃海。不幸正碰上張着大口的魚鼈海怪,便嗚呼哀哉了。但金背鯉魚和白肚鯉魚,擺成一字兒長蛇陣,輪流打前鋒,迎風擊浪,日夜兼程,終于遊到了龍門腳下。它們把頭伸出水面,仰望龍門神采,隻見那神奇的龍門兩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漢白玉柱,玉柱上雕着活靈活現的石龍,龍身纏着玉柱,盤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頂。龍門中水浪滔天,銀亮的水珠飛濺到龍頭之上,—恰成“二龍戲珠”的奇異彩圖。背景是藍天白雲,映襯着龍門兩側的石刻對聯: “長長長長長長長,朝朝朝朝朝朝朝”,這景色勝過那蓬萊仙境。 鯉魚們看罷美景,就向禹王報名應試。禹王一見大喜,說;“魚龍本是同種生,躍上龍門便成龍。”鯉魚們一聽,立即鼓鰓搖尾,使盡平生氣力向上躍去,沒想到剛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來,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們并不灰心喪氣,而是日夜苦煉摔尾跳躍之功。就這樣直練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躍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躍上那百丈龍門,還差得很遠。 大禹見鯉魚們肯苦練過硬功夫,就點化它們說: “好大一群魚!”有條金背鯉魚聽了禹王的話大有所悟,對群魚說: “禹王說:‘好大一群魚’,不是啟發我們要群策群力躍上龍門嗎?”。群魚齊呼: “多謝禹王!”鯉魚們高興得搖頭擺尾,一條條瞪眼、鼓鰓,用尾猛擊水面,隻聽“膘膘”的擊水聲接連不斷。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條為一條墊身,喘口氣兒,又是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隻差兩丈了,禹王用手扇過一陣清風,風促魚躍,衆魚一條接一條地躍上了它們日夜向往的龍門。 卻說那條為衆魚喚氣墊身的金背鯉魚,跟看同伴們都躍上了龍門,惟獨自己還留在龍門腳下。它尋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躍上龍門。恰巧黃河水正沖在龍門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濺幾十丈高,這金背鯉魚猛地竄出水面,躍上浪峰,又用尾猛擊浪尖,魚身一躍而起,沒想到竟躍到藍天白雲之間。一忽兒又輕飄飄地落在龍門之上,如同天龍下凡。大禹一見,贊歎不已,随即在這條金背鯉魚頭上點了紅,一霎時,魚龍變化。金背鯉魚變成一條吉祥之物一黃金龍。大禹命黃金龍率領衆鯉魚管護龍門。

介紹韓城的變化(品味韓城從魚躍龍門)4

二、真實的故事

《竹書紀年》是戰國末期魏國史官的作品,書中“龍門赤河”的記載,說明當時“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還未形成。而“魚化為龍”的記載多出自漢代典籍,故神話故事的形成當在西漢初年,且可能與漢初神龍崇拜觀念強化有關。

為什麼是鯉魚躍龍門?這大約和鯉魚形健體美孔武有力相關,這讓遠古的先民既驚且慕,以為有“神性”,文獻中就有尊它為“鱗介之主”的,以至發展到後來,選中它來跳“龍門”,都不是沒來由的。其他的魚哪有這樣的資格呢?神變化龍,呼風喚雨,人們從鯉魚的縱身一躍之中,幻化了自己對飛黃騰達的期盼。

在我國,鯉魚的地位非常特殊。首先是美味廣受贊譽,民間向有“無鯉不成席”的說法。從《詩經》稱“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到孔子受君鯉魚而為子取名“鯉”,到梁代陶弘景稱鯉“為諸魚之長,為食品上味”;到北魏《洛陽伽藍記》“洛鯉伊鲂,貴于牛羊”,鯉魚在筵席上一直充當着重要的乃至壓軸的角色。其次是吉祥物。中國人愛鯉崇鯉的習俗,覆蓋了諸多生活領域。鯉魚的地位在唐代一度登峰造極。唐王朝為李家天下,僅僅因為“鯉”“李”同音,“鯉魚”就真個是跳上“龍門”了,它成了皇族象征,皇室之中以鯉為佩,兵符也改用鯉符,而且,朝廷公然明令民間禁養、禁捕、禁賣、禁食。老百姓為避“鯉”諱,不得不改稱鯉魚為“我鮮公”,此禁忌長達300年之久。

在鯉魚所負載的一系列人類情感中,最浪漫的無疑是古人借它傳遞自己的愛情。舊傳古時用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傳給對方,後來也許是覺得無法保鮮,而改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裝書信,于是,我們今天有幸可以讀到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撼人心魄的絕唱:“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唐章孝标《鯉魚》詩:“眼似真珠似金,時時動浪出還沈。 河中得上龍門去,不歎江湖月深。”唐李白《贈崔侍禦》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鯉魚跳龍門,是古代中國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人們長期勞動、長期觀察自然的結果。相傳由於黃河河水渾濁,一般魚類不能存活,隻有耐污的鯉魚生長十分良好,又由于其生長環境是黃色的泥水,所以黃河鯉魚身上長的是金黃色的鱗片。古人發現每年到了春季的時候,這些金色鯉魚會逆水上溯,在龍門形成跳躍的群體,但在瀑布以上,由於水流湍急,沒有任何魚類可以登上,所以古代人想像這些金色的鯉魚跳過龍門以後就會變化成龍升天而去。

鯉魚和其它許多魚都喜歡跳水。不同的魚跳水的本領也不同。有的魚跳得很高,如有一種叫做“跳魚”的魚,它能跳離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說是魚中的“跳高冠軍”。鯉魚有時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

“鯉魚躍龍門”現象,今可以從鲑魚現象上體會。鲑魚——大馬哈魚,海洋洄遊性魚類,栖息于北太平洋,成年後,一定要曆盡千辛萬苦進入江河,上溯到産卵場生殖,在前進中為了越過瀑布或障礙物,會以尾部竭力擊水,借速躍過,其躍高可達2-2.5米。

介紹韓城的變化(品味韓城從魚躍龍門)5

三、豐富的内涵

“鯉魚躍龍門”,生命的輝煌,瞬間的蛻變,成為人們永久追求。借物喻志,本來就是文人們的傳統藝術手段之一,芝蘭蕙萱,松菊竹梅,山川溝壑,江海湖泊,在文人騷客的筆下,都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人們引為同調,視為同類,歌頌之,詠歎之,實際上是在表現自我的志趣。

金背鯉魚、白肚鯉魚、灰眼鯉魚,三種魚,三層境界。用韓城方言講:“灰眼鯉魚,灰迷失眼的,不是咥活手!(意思是認事不清,缺乏眼光。)白肚鯉魚,咥活手,有出息!(意思是做事還可以,但某一方面還有缺陷。)金背鯉魚,嘹貨!有本事、能行!(意思是好樣的,有本事,能成大事。誇人成功的最高贊語。)”鄉土語言,言簡意赅,直接明了。這與亞聖孟子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異曲同工之妙。“鯉魚躍龍門”的境界,其反映的内涵,是文化人所推崇的,與武将“一将功成萬骨枯”,兩個截然不同之人生境界。

鯉魚跳龍門,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它寄托着祈盼飛躍高升、一朝交運的美好願望。尤其是那些指望子弟靠讀書應試博取功名前程的人家,都把它當作幸運來臨的象征。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後來又用作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明确目标,堅定信念,排除萬難達到理想目标。

據老人傳說,過去在黃河上撈魚的人如果撈到頭頂有紅的鯉魚,就立馬放回黃河中。皇帝朱筆欽點狀元,學校招生出榜,姓名上點紅作法就來源于此。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流傳下來,也影響了日本等地,日本風俗在男孩節懸挂鯉魚旗,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像鯉魚一樣跳過龍門成龍 。韓城自古讀書人多,清時有“朝半陝,陝半韓”之說,更有民謠:“上了柿谷坡,秀才比驢多”。南門城外過去幾座木牌樓上邊額題“解狀盛區”、“戶盡可封”、“士風醇茂”,說的就是韓城文化人的修養品德、報效國家、為民造福的實情。韓城人也把讀書作為增長知識、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大事,孩子出生了頭頂有個紅痣,曰“将來是個紅頂狀元”;夜晚陪孩子睡覺,講“鯉魚躍龍門”的故事啟迪孩子;上學了學校的校名“龍門書院”;進了學堂,門口還有美輪美奂磚砌磚雕“魚躍龍門圖”壁牆;有出息了,“進學中舉”說為“魚躍龍門”。韓城古人薛國觀、劉蔭樞、王傑等,那個不是在這片神奇的地方生長,那個不是在“鯉魚躍龍門”的激勵下奮發進取,躍入龍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流芳百世。

這山這水這地方這故事賦予的内涵太大了,再好的文章,再好的修辭,難以表達。還是俗語來的确切:韓城龍門——夢裡都想去的地方。

介紹韓城的變化(品味韓城從魚躍龍門)6

四、美好的未來

“鯉魚躍龍門”,是一段神話故事,是一個優美的傳說。它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神州人,為古老的中國走向富裕、走向繁榮、走向文明奮鬥不息。

傳承悠久的曆史,弘揚古老的文化,是每個文博人義不容辭的義務責任。在改革開放、共同富裕的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不弘揚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在“鯉魚躍龍門”的源頭,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最佳旅遊目的地、陝西東大門——韓城,更應該要有新思維、新辦法、新舉措。

介紹韓城的變化(品味韓城從魚躍龍門)7

一、建設一個新的勵志地。龍門,鯉魚,古老的傳說,神采飛逸的詩詞,這就是先人留給我們精神的财富,好的财富是應和世人分享。就應該把那故事的源頭,建設成一個勵志地。要依托山水,依托古老的傳說,邀請名人大家镌刻故事、詩詞、圖騰,永久流傳。

二、攜手開創美好的未來。山、陝相争由來已久,秦、晉之合源遠流長。龍門山、黃河水是中華兒女的聖地、母親。親不親故鄉人,甜不甜故鄉水。願我們走出去,主動上門,強強聯手,聚人氣,聚财力,把這養育我們的山、我們的水建設的更美。

作者:韓城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韓忠生

寫于2014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