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為什麼感覺很複雜】
的确,對于普通人來說保險條款是晦澀難懂的,也不乏有一些朋友自身有想法給自己或家庭配置保險,但因為無法很好的了解清楚保險條款,最終導緻不了了之。
需要承認的是,保險條款某種意義上來說确實相對來說複雜,畢竟保險合同是具有法律意義的合同,所以在設定時必然會考慮合法合規,嚴謹精準,這也意味着會引用非常多的法律條文。
另外健康險的條款中也會涉及到大量的醫學知識,本身醫學知識就是非常複雜的一個體系,尤其像重疾險的多次賠付/單次賠付,不分組/分組賠付,輕症分組/中症分組/重疾分組等等,都會讓整個保險合同看起來複雜無比。
也正因如此,保險行業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行業,随着行業不斷發展,許多專業技能不強的代理人将被清理出去,現如今正吸引着越來越多高學曆人才加入,這樣的發展趨勢對于客戶來說實際上是好事。
所以對于有意想要規劃保險的人來說,不必因為對保險合同難以理解就遲遲拖着不解決了,完全可以跟自己的保險經紀人做好基礎的溝通,确定好配置需求,然後從市面上挑選好産品,最終把方案落實。
那麼在挑選保險産品時,一般需要按照什麼原則跟順序進行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先大人,後小孩】
保險沒有辦法保障人身風險,但是可以保障财務風險。
從家庭結構來看,保障順序應該是先從家庭經濟支柱開始,簡單講就是誰賺錢先保誰。對于一個正常運轉中的家庭,經濟支柱一旦發生不測,那麼對于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首要的是情感上的打擊,必然也會遭遇到财務上的打擊,所以此時一份保險兜底尤為重要。
以前有一個很經典的保險宣傳語:
一個沒有保險的爸爸對孩子說:隻要爸爸在,就能讓你擁有美好生活。
一個有保險的爸爸會對孩子說:不管爸爸在不在,都能保證好你的生活。
個中差别,不言而喻。
【先基礎,後收益】
簡單來說,保險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塊是保人的風險,一塊是保錢的風險。保人的風險又分為生老病死,每個環節都有對應的險種與之匹配。
壽險-保身故/全殘;
意外險-保因意外導緻的身故/全殘/殘疾/意外醫療等
重疾險-保大病後收入中斷風險
醫療險-保生病後的治療,費用風險
以上的四個險種是家庭配置的基礎險種,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遵循優先保障,然後是保額的順序配置。先有保障比“裸奔”要好,等預算充足的時候是可以考慮加保的。
在基礎保障配置齊全後,再考慮保錢的風險,也就是養老金跟教育金的配置。
【先條款,後公司】
很多人在購買保險的時候會優先看是什麼公司的産品,實際上保險是具有法律效應的金融産品,更應該關注保險合同中的條款。
是否大公司,取決于這家公司在廣告投放上的多少,越是所謂的大公司,營銷費用會越高,那麼相應的也就很難追求性價比,同樣的條款通常保費要更高一些。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基于保費出發去選産品,而是提醒更需要關注保險合同。因為真正起保障作用的,是保險合同。
保險公司的風險會有嚴格的監管機制保障,不必過渡擔心哈。
【越早買越好】
買過保險産品的人都知道,同樣是重疾險産品,小孩子購買費率永遠會比大人購買更低,甚至有些出現了異常體況的人,還很難買到合适的保險。其中的差異來源于兩點,一個是小孩子體況好,二是健康險跟年齡相關。
所以購買保險越早越好,不僅是體況良好更容易被保險公司承保,保費也會更加便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