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适合多大孩子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适合多大孩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6 23:17:36

“事實上,沒有什麼像數學那樣夢幻及富有詩意,那樣激進、具破壞力和帶有奇幻色彩。

而且數學比詩、美術或音樂容許更多的表現自由。數學是最純粹的藝術,同時也最容易受到誤解。”

——摘自《一個數學家的歎息》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适合多大孩子(數學這樣學孩子學得快)1

孩子上了大班,家長群裡的“中班焦慮”也變成了“大班焦慮”,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開始擔心幼小銜接。

有研究表明:

“幼兒入學準備不足的另一個方面是社會适應能力發展得差,即孩子的主動性、獨立性、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發展水平低。”

這意味着幼小銜接做不好,可能會直接導緻孩子入學後不能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能按老師要求完成作業等,成為“學渣”可以想象。

這時候,孩子開始接觸一個魔鬼:數學。

為了給孩子打好基礎,家長們也進入了繁忙的“備戰狀态”,有的被報了兩三個個學習班,有的被報了四五個網課培訓,而其中被報最多的就是數學。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換句話說就是,數學要是學不好,“學渣”之路基本也就定下了。

而相較于語文、英語這種多讀、多背就能學好的學科,數學這樣考驗思維的學科,确實更加難學,也更難教。

《最強大腦》評委、北京心理學院教授魏坤琳,就曾倡導家長要盡早開始孩子的數學啟蒙。

别人家的“生命奇迹”VS你家的“熊孩子”

周玮知道嗎?

《最強大腦第一季》中的數學天才,被大家稱為:“中國雨人”。

他出生6個月時,被診斷為“佝偻病”,2歲時被診斷為“腦癱”,3歲時被确診為“頑固性低血糖及智力發育低下”,後來多方尋醫問藥卻無法治愈,父母不得不放棄治療。

2014年,周玮參加了《最強大腦》,曾被診斷為“中度腦can”的孩子,卻展現出了他逆天的數學天賦,向所有人诠釋了什麼叫做“生命的奇迹”。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适合多大孩子(數學這樣學孩子學得快)2

在節目中,給周玮出題的是徐振禮,他是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副教授,是國内數學公式及演算領域内的權威專家。

徐教授為周玮除了三道十分複雜的計算題,有乘方計算,16位數字的14次開根号,也乘方和開方的符合計算:

1.6的13次方=?

2.1391237759766345開根号14=?

3.2的7次方乘以32134789587114開根号13=?

這一串串看起來就讓人眼花的數字,周玮算起來卻十分輕松,隻需要片刻思考,無需借助任何器材,就能得出正确結果。

看着周玮寫出的答案和計算器上的答案絲毫不差,現場所有人都感到難以置信。

看看人家的孩子,再想想自己家的熊孩子,每次都是“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猶如核爆”的“咆哮式作業輔導”、“崩潰式家庭教學”場景,是不是覺得有點紮心呢?

剛過去的漫長寒假,千萬個家庭又因為輔導作業而家宅不甯、雞飛狗跳了吧!

每位讀書時品學兼優、工作後接人待物耐心有力,情緒十分穩定的家長,在輔導了孩子數學之後,就迅速地進入了捉急上火、怒發沖冠模式。

“這有什麼難的”這句話出現在很多家庭輔導的場景中,輔導前,家長想不通,輔導後,家長就更想不通了。

教個加減法,反反複複的教:2 3=5,孩子終于記住了,但換個說法就變成了:

“3個蘋果 2個梨=幾個水果?”

“4個?”

“怎麼會是4個呢?再算算。”

“5個?”

“對嗎?”

“嗯~~6個。”

孩子讓人哭笑不得的表現,還絕不止這一種:

“明明知道8 7=15,7 8怎麼就不會了呢?”

“檢查作業時告訴她19 23=82算錯了,一臉的懵圈和不相信。這不是明擺着的嗎?19加23,十位的1和2加起來連5都不到,怎麼會是80多呢?”……

驢唇不對馬嘴,孩子和家長的思維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孩子各種各種神奇的操作,讓家長又憤怒、又無奈、又不解。

這些家庭教育障礙,既源自數學比較抽象的特點,也和孩子的認知規律和思維模式有關,同時也和教授者的方式分不開。

事實上,正是由于成年人無法體會孩子學數學的痛點,才讓數學啟蒙教育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成為一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戰争,且不斷升級。

數學到底難在哪裡?

在《Made to Stick》這本書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作“知識的詛咒”。

“知識的詛咒”其實解釋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學現象,它的意思是:當你掌握了某種知識,你就難以想象沒有它是怎樣的狀态;也可以說,當你的經驗和别人不同時,你将難以理解認同别人。這裡的“知識”也可以是經曆、經驗、技能等。

簡單來說,“知識的詛咒”就是一種認知偏見。

打個比方說:提到“1 1=”,對于成年人而言就是不言自明的“1 1=2”,這沒什麼可解釋的。

但其實,這個簡單的算式中,包涵了一個非常複雜的認知過程,它在小孩子那裡并不“理所當然”。

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是沒有所謂的“不言而明”或“規則”的,他們最初對數學的認知,也是基于生活中的“量”,比如:一個蘋果,一根香蕉。

最開始,我們拿着一個蘋果告訴他,這就是“1”,那麼在他的世界裡就有了“一個蘋果”,然後這個蘋果可能被一個畫着蘋果的卡片所取代,再然後卡片換成一張畫着蘋果的紙,最後這些蘋果和蘋果的替代品都不見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蘋果經過一步步地演變就變成了一個抽象的數字概念1。

在這個過程之間,孩子就認知了從一個蘋果到1。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适合多大孩子(數學這樣學孩子學得快)3

換句話說,孩子對數字的認知過程裡,經曆了具體(蘋果)到半具體(印有蘋果的卡片),半抽象(紙上的圖畫)到抽象(阿拉伯數字)至少4個步驟。

一個具體的、實在的蘋果,和一個寫在紙上的1,怎麼把這兩個貌似不相幹的東西關聯起來,孩子需要在思維中完成一個巨大的飛躍,從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邏輯抽象思維。

而隻有完成了這個飛躍,孩子才能理解家長的表達,這就是數學之難所在。

不着急,慢慢來

數學,對于大量進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就是攔路虎般的存在。

開始沒學好,往往會導緻孩子對數學失去興趣,陷入成績不好、缺乏自信的惡性循環。而基礎沒打好,越是到高年級就越吃力。

數學既重要又難學,家長要怎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首先,要放平心态,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孩子隻有五六歲,在過去短短的幾年中,孩子從一個隻會哇哇哭的小嬰兒,成長為一個能跑能跳,能說會道,會關心人,善良勇敢有主見的小天使,這種成長和進步,是一種巨大的飛躍,爸媽應該充分肯定寶寶的成長能力和學習能力。

轉眼間,孩子就要接觸十分抽象的數學、數字和計算,這對再聰明的孩子都是一種挑戰,家長不能用自己的視角打量1 1,而是從孩子的角度,意識到它的難點。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适合多大孩子(數學這樣學孩子學得快)4

有了好心态,接下來的就是給予充分的耐心。想想孩子第一次叫媽媽之前,你對寶寶說過多少次“媽媽”?看那時候的耐心,再看看現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沒有“簡單”二字,拿出足夠的信心,一點點慢慢教,在日常中做數學遊戲,多做數學題,多和老師其他家長交流。咱們小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

多看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是你今生最大的寵愛,上面說的周玮是個數學天才,那你願意讓他做自己的孩子嗎?答案顯而易見,周玮的父母不知道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心血,拿出多少耐心,犧牲多少時間,再看看自己的“熊孩子”,身體健康,性格良好,還會疼人,還有啥不滿足的?

數學學不好也隻是一時的,而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卻可以一直照亮未來的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