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農村規矩的話題上,老農說,農村有很多規矩,許多規矩都有來由,并不是随意制定的規矩。比如,“寡婦不做娶送女,鳏夫休做迎喜郎”就是一種規矩,也是有來由的呢!
在以前的時候,我也聽說過老農所說的這個規矩,但我不知道這個規矩是如何形成的,于是,便請老農講一講這個規矩的來由,老農告訴我說,這個規矩是這樣來的:
一、寡婦不做娶送女啥叫“寡婦”?寡婦是一個漢語詞彙,語出《詩·小雅·大田》中,在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彼有遺秉,此有滞穗,伊寡婦之利。”自此以後,便有了“寡婦”一詞。
按照古人的解釋,“寡婦”原來是指沒有丈夫的婦人,後來,多指死了丈夫的婦人。
古人認為:夫妻之間的“心靈契合度”非常高。一旦一個女人死了丈夫,其丈夫的靈魂就會時常伴随在她的身邊,對之不依不舍。
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也是一件喜事,是非常忌諱與“不潔的東西”有交集的,否則,喜慶的氣氛就會被沖淡,甚至會給新人的心理帶來陰影。正因為如此,無論是誰家娶媳婦、嫁姑娘,都是不會請寡婦做娶送女的。
二、鳏夫休做迎喜郎
鳏夫一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一文中,原指“老而無妻”,後來,人們稱死了老婆的男人為鳏夫。
依據古人的認為方法,一個男人死了老婆之後,其老婆的靈魂也會追随在男人的左右,對之相依相随。
所謂的“迎喜”,是指包括做滿月酒在内的所有喜事,這些喜事也是非常忌諱與“不潔的東西”有交集的。因此,鳏夫是不适合做“迎喜郎”的。
以上所言,就是“寡婦不做娶送女,鳏夫休做迎喜郎”規矩的由來。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寡婦不做娶送女,鳏夫休做迎喜郎”規矩的由來。不過,我認為這種規矩是荒誕不經的,是應該受到批判的!
我們都聽說過“人死如燈滅”這句話。無論是誰,一旦軀體走向了死亡,那麼,身體所具有的一切功能都不存在了。至于說人的靈魂,隻是大腦的一種綜合功能,是依附于人體所存在的,當人體生命停止以後,靈魂也就消失了,因為神經的活動和新陳代謝如同其他組織器官的活動一樣也都停止了,所以,一旦一個人死亡之後,其靈魂就不存在了。
科學家認為,靈魂是意識的一種特殊經曆,靈魂的産生是因為量子重力效應作用于大腦微管内,這一過程可以稱為意識的客觀回歸,是動物的一種生理反應,是動物意識、精神、心理的一種活動,是物理、化學反應的産物,并不能脫離大腦而存在。動物的大腦一旦死亡,大腦活動就會終止,意識就會喪失,所謂的靈魂也就跟着消失了。
科學家同時指出,倘若動物或人類的靈魂在動物或人類死亡之後還仍然存在的話,死去的動物或人類肯定要比活着的動物或人類多得多,那這個世界上豈不是到處都是靈魂了嗎?難道說靈魂不占用地方嗎?而一旦它們占用地方,這個世界還怎麼能夠容得下這麼多動物和人類的存在呢?況且,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根據能夠證明靈魂的真實存在。
按照科學家的理論來講,人類一旦死亡,其靈魂就會灰飛煙滅。在靈魂灰飛煙滅的情況下,它們還怎麼能夠伴随在寡婦或鳏夫的左右呢?因此,“寡婦不做娶送女,鳏夫休做迎喜郎”的規矩純粹屬于人為制定出來的規矩,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這種規矩裡邊充滿了對寡婦和鳏夫的歧視,是應當受到批判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