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氪注意到,專注于服務機器人與AI領域的企業神州雲海,在巡檢、客服等場景進行技術落地嘗試後,從和工地兩方面業務獲得新思路,探索自身技術的商業化潛力。
自2015年成立以來,神州雲海一直探索機器人與AI技術的應用途徑:從最初應用于萬科的巡檢機器人到在聯合國氣候大會面世的客服機器人,再到與科大訊飛合作研發的醫療機器人。現在,與工地兩個場景,成為神州雲海選定的新發力方向。
在業務上,神州雲海起步于2018年一筆千台級定制機器人訂單。在此之前,神州雲海已經對行業進行了初步調查與接觸,同時也擁有一定機器人研發經驗和技術儲備,二者共同為承接該筆訂單奠定了基礎。
基于客戶業務及市場反饋,完成定制訂單後,神州雲海逐步轉向自主研發并運營項目。2018年10月,機器人正式應用于江西福彩市場。截止目前,神州雲海已獲得了湖北、海南、福建、廣西、黑龍江等區域的運營授權,機器人先後在湖北、海南、廣西、山西、重慶等區域落地。
就終端功能而言,機器人基于主動營銷能力,能夠與購彩者進行語音交互,引導購彩及便捷兌獎。同時,得益于人工智能軟件系統,神州雲海能夠對售賣時間、地點、頻率、購彩喜好等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并将相關分析結果反哺至營銷端,以便提供銷售、營銷推廣等策略,優化提升管理流程,拓展價值延伸。
神州雲海機器人在電影院布局(企業供圖)
“在我們目前投放的場景中,從晚上九點至第二天早上九點,實際占據了極大的銷量比重。”神州雲海總裁王玮琪向36氪介紹。除延長售賣時間帶來的增益之外,機器人的應用拓寬了銷售應用場景,也提高了銷售模式的靈活性。例如,在酒吧、商圈等場所布局機器人,能夠觸及更多年輕群體,提高年輕群體對公益的認知,提高銷售增量。
與業務一樣,智慧工地也對神州雲海提出需求。 “兩者在技術邏輯和系統架構上其實是相通的。”王玮琪表示。同樣利用智能終端配合人工智能軟件系統,神州雲海針對工地業務推出“AI數字孿生-安全•智慧工地系統”解決方案,面向安全監督及相關職能部門提供安全風險隐患的識别、預警、管控、跟蹤等智能分析服務。
神州雲海将方案應用于工地業務(企業供圖)
具體而言,該套方案系統對施工現場門禁、監控及塔吊、升降梯等特種設備進行智能化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将各類信息數據化,建立危險源數據庫,進而識别危險源、進行危險預警。借此,系統能夠對臨邊、洞口、臨近作業區域的深基坑等危險性較大工程施行安全隐患預警監測管理。此外,方案為工人配置智能安全帽,助推安全決策防護,整體提高工程建設安全管理能力及對工人安全預警的防護能力。
據此,神州雲海突破目前工程安全普遍借助視頻監控等視覺方法判斷風險的局限,實現針對危險源的分析、預判和追溯,推動工程建設企業安全管理智能化。
團隊方面,神州雲海研發團隊人員來自阿裡、美國PayPal等企業以及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機構。由百度金融原首席數據科學家、深圳市科創委專家庫成員丁磊作為團隊帶頭人,成員包括羅薩奧蒂卡原全球數據科學負責人柏曉樂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