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和一日三秋哪個好?今天和大家分享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一句頂一萬句和一日三秋哪個好?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今天和大家分享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找說得上話的人,能說到一塊兒的,才能一句勝一萬句。
小說的前半部分寫的是過去。孤獨的吳摩西失去了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他走出延津;
後半部分寫的是現在,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走向了延津。
這一出一走,跨越了百年。小說中所有的情節和人物關系都和人與人能不能說得上話,說的話能不能觸及心靈有關。
書中從吳摩西開始,每個人一輩子都在找那個說得上話的人,而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吳摩西嗎?
人的一生,能碰到個一句頂一萬句的人,真的很不容易。有時懂得比什麼都重要。
看似熱鬧的場景,可能隻是大家的孤獨、寂寞無以排解,借熱鬧來暫時擺脫精神上的失落。
孤獨感往往是周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而你茫然四顧,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心裡話的人。
《一句頂一萬句》講的是人性,是全人類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孤獨。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着的人千裡難尋。”
每個人都孤獨,想找個人說說話,可是真的好難。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恰恰說明聖人傷心了。如果身邊就有朋友,心裡的話都說完了,何必盼遠方的朋友?
人生真是充滿無奈,世上的事,真是件件藏着委屈。
有時候,有些人是同在屋檐下,心靈卻隔了老遠。而有些人卻是海内存知己,那知己雖遠隔天涯,兩顆心卻是比鄰而居的。
多年的老友多年後再見面,已經很難有當年那種無話不談,把酒言歡的情景。哪有人能“歸來仍是少年?”
歲月在不斷地磨砺着每一個人,中間不聯系的那幾年,幾十年,是如何也翻越不過去的荒原。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這本書告訴我們,遇到一個能懂自己的人,能談得來的人多不容易,即使要跨越萬千困難也值得追尋。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願天下每個人都能早日遇到那個“說得着的人”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