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夏學期已經開課一周啦~
在家學網課的感覺如何?
看到昨天小浙發布的
大家精緻又詳細的學習筆記,
你是不是也好奇如何做筆記學習效率會更高?
别急,小編特意邀請來
浙大首屆“最美學習筆記”評選大賽價值獎、
浙江大學“竺可桢獎學金”、
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李坰其,
來分享做筆記的經驗與心得。
個人介紹:
李坰其,機械電子工程專業2016級本科生,主修績點4.57/5.00,大三學年成績排年級第一,曾榮獲浙江大學首屆“最美學習筆記”評選大賽價值獎,浙江大學“竺可桢獎學金”、國家獎學金。
Q1:做筆記為了什麼?
先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問題。做筆記為了什麼?都已經是大學生了,成績随你,做不做筆記随你,也不會有什麼老師檢查。
對于我來說,我把學習筆記,定義為我自己交給自己的作業:
首先,做筆記為了提高成績。大學課程信息量太大,老師講知識點很多都是點到為止。講課速度和自己思考速度肯定是不一緻的,上課聽懂了,自己回過頭并不一定懂。通過筆記的過程讓自己重新花上時間思考,相當于平時就在做“期末複習”。
其次,做筆記為了讓自己本科階段學習留下點東西。上了大學,總是一個學期一過,好像就學完了幾本大書。這樣下去如果不做筆記,等到大學畢業就真是兩手空空腦子也空空地畢業了。從感情上來說,筆記也是對自己本科這個重要學習階段的一種紀念吧。
最後,做筆記是為了給自己搭建起一個學科知識體系。高中習慣了每學期隻考這一學期的内容,那隻是為了解決question。但大學的考試每一次都是考前面的所有内容的,因為解決question你就隻會做做題,隻有解決problem才能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問題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學機械設計怎麼可能不用到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學機電一體化控制怎麼可能不用到微分方程、積分變換、自動控制原理、線性代數?就光手上這個鼠标,就包含力學、結構設計、塑料成型、電子控制、材料、人體工程學啊。到最後,你們就能感受到具備完備的知識體系,能将整個系統一分為多又合多為一考慮問題是多麼過瘾。
Q2:千萬不要為了做筆記而做筆記
做筆記的目标并不是讓大家把筆記做完拿出來展示,你的筆記也可以不對任何人展示。我們是希望通過做筆記這一個過程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并且把一些不懂的東西想通。如果這一點沒做到,筆記就白做了。
一本書本總是有局限的。可能限于篇幅,可能限于前置知識太多,可能限于與讀者的大腦回路不同。在我做筆記的過程中,就碰到過非常非常多次書本上隻字未提,或者“顯然”的東西——但是對我來說非常不顯然,或者難以理解,或者莫名其妙。這種時候就一定要停下來,認真想,查資料,弄懂為止。如果時間緊張,就打上星号,留下點空間,先把後面做完再回頭想。
比如,當時學大學物理的時候,講到不确定性原理:
謝小平老師說,位置和波長是傅裡葉變換的關系,所以位置如果一直正弦變化的話,波長隻有一個峰,如果位置隻在一個點,那波長就是整個範圍了。
那時候我剛上大二,還沒系統地學《信号與系統》。後來學完回過頭想,恍然大悟。
學相對論的時候,正變換和反變換總是搞不清楚,那天這個問題想了一下午,還咨詢了物理系的田威坤同學,之後才自己總結出來:
筆記真的不隻是抄抄書抄抄課件,很多自己的思考其實就藏在細節裡面,這些自己想破頭才想出來的東西,就算恍然大悟感覺原來這麼簡單,你也在一次次實現思想的飛躍。
Q3:如何做筆記?
首先你要明确,你需要做什麼筆記,哪些課程是重要的。這個問題可以看培養方案,可以問老師或者學長學姐,也可以自己感悟。
大家開始做筆記一定要先有心理準備:筆記是一分時間一分貨。有些同學來請教我怎樣用最短的時間學好xxx課程,我隻能說我能力有限做不到。短時間突擊可能可以提升“考試成績”,但是毫無“學習效果”。有人問我“筆記這麼工整是上課做的嗎”,隻能說太天真,上課要跟老師一遍思路,下課要花上課1.5~3倍時間把筆記整理完。
上課做筆記做什麼?如果是新課并且老師講的好,建議跟着老師思路走。凡是能在PPT上找到的東西,課後都能解決,就别記了,認真聽。哪些東西值得記?一些讓自己恍然大悟的東西、一些學科之間融會貫通的東西、一些老師在學習、教學過程、項目實踐中的經曆和經驗,一些老師講的故事,一些闆書上有價值的内容。
上課的東西用一般的紙記就行了,因為一般來說字會比較潦草,最好有二次整理。
課後筆記,以整理PPT和教材上的内容為主。如果有預習習慣,可以先按照教材預習,不過老師可能講的不會和教材那麼深和全。
課後筆記還需要補充許多東西:自己的思考。這也就是筆記能夠成為自己的筆記的重點。對于一些自己很費心思理解的、腦子裡有争議的東西,把腦子裡的思想鬥争記下來,同時查閱其他資料,咨詢有關的人,争取把知識理解清楚。如果弄懂一句話需要掌握一批新的知識,不妨把這些東西都記下來。如果一時半會想不懂時間又緊張,可以先留點空位,把後面的筆記做完再回頭來思考。
Q4:如何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
一是成績,二是你上台講課别人能不能聽懂,三是你學的東西能夠在你腦子裡留存多久。
李坰其的筆記
聽了這麼多,
有沒有摸索到什麼竅門呢?
新學期,Flag還是要立的,
趕緊行動起來吧~
(原标題《浙大竺獎、國獎雙料得主純幹貨分享!》。編輯 王馭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