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嫦娥四号探測器是在我國哪裡發射

嫦娥四号探測器是在我國哪裡發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19:01:45

嫦娥四号探測器是在我國哪裡發射(嫦娥四号成功發射)1

“……3、2、1,點火!”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轟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号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測器後續将經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并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月球背面具有獨特的電磁場環境和地質特征,特别适合開展低頻射電探測等空間天文學研究和月球物質成分探測等科學研究。同時月球背面着陸探測尚屬國際空白,有利于增進人類對宇宙未知奧秘的認知。

嫦娥四号任務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發射月球中繼通信衛星,實現國際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測控及中繼通信;二是研制發射月球着陸器和巡視器,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探測。

其科學任務包括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為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開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務中還與荷蘭、德國、瑞典、沙特開展了4項科學載荷方面的國際合作,搭載了3項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國内高校研制的科學技術試驗項目。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由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嫦娥四号任務由工程總體及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其中,工程總體由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承擔;中繼星、探測器、運載火箭分别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生産;發射和測控任務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承擔,有效載荷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單位研制。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4次發射。

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啟動以來已取得“四戰四捷”。作為“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繞月工程就是研制和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号。2007年,嫦娥一号實現繞月探測,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發射,獲得國際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圖和月球虹灣地區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圖,飛至150萬公裡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環繞探測,此後對700萬公裡外的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高精度飛越探測。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開展月面巡視勘察,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戰略目标,嫦娥三号着陸器也成為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人造航天器。2014年,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關鍵技術。

嫦娥四号任務于201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實施,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鵲橋”中繼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号丙遙二十七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進入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目前狀态正常。

本版文/本報記者 雷嘉 通訊員 蔡金曼

圖片制作/沙楠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任務

嫦娥要去月球背面做什麼?

繼嫦娥一号、二号、三号之後,嫦娥四号探測器的任務,是代表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着陸和巡視勘察,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踏足月球背面的航天器。

由于引力引發的潮汐鎖定,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的絕大部分在地球上看不到,被稱為神秘的月球背面。數百萬年來,人類隻能仰望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始終蒙着一層神秘面紗。而目前已知月球兩面有顯著不同:正面有許多巨大的月海(即月面上的低窪平原),約占總面積31.2%;另一面遍布密集的隕石坑,隻有約2.5%的面積被月海覆蓋。

嫦娥四号的主要任務包括首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測控網進行測控通信,首次實現月球軟着陸、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月球内部結構、地月空間與月表環境等探測活動,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測工程系統。

首先,嫦娥四号要對月球背面,尤其是太陽系内已知最大的隕石坑進行探測。大約半個月後,它将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隕坑軟着陸。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内已知最大的隕石坑,直徑達2480公裡(月球直徑為3400公裡),深達12.8公裡,1968年執行繞月任務的美國阿波羅8号首次發現了它。艾特肯盆地内部還有衆多隕石坑疊套,其深度已暴露出月球地幔物質,被認為保留了太陽系内最古老的物質。對其進行勘測将有助于解答與月球有關的一系列重要疑問,包括内部結構和熱演化等。其間,嫦娥四号将應對月球背面的崎岖地形,這一任務要依靠嫦娥四号搭載的月球車幫忙實現。

另外,嫦娥四号要嘗試月球背面的中繼通信。但月球背面受月面遮蔽,接收不到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傳輸。為了幫助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陸并傳回數據,今年5月2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期發射了一顆“鵲橋”數據中繼衛星,進入地月拉格朗日L2點,距地球45萬公裡,距月球6.5萬公裡。它可以同時向月球和地球後方提供數據中繼通信服務,更重要的是,它将為嫦娥四号提供地月中繼測控和數傳服務。

同時,嫦娥四号要進行世界首次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由于月面的天然阻攔,月球背面雖沒有無線電信号,但也不會受太陽影響,擁有純淨的電磁空間。這為射電觀測創造了良好條件,有望填補100KHz—10MHz射電天文觀測空白。

此外,嫦娥四号月球車上還搭載了一台與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分析儀,用于觀測巡視探測點的高能粒子,這将是國際首次在月表開展能量中性原子探測任務。

1994年

我國科學家開始進行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04年1月23日

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成功發射。

2009年3月1日

嫦娥一号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圓滿句号,我國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成功發射,在完成一系列任務後飛至1億公裡以外,對我國深空探測能力進行了驗證。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成功發射。同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實現我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着陸,并開展巡視勘察和科學探測。

2014年11月1日

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試驗器“嫦娥5T”按既定方案返回地球平安着陸,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關鍵技術。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号成功發射。

釋疑

嫦娥着陸月球背面很難嗎?

在月球背面環境未知的隕石坑裡軟着陸,對中國航天提出了巨大挑戰。

艾特肯盆地地形崎岖,隕石坑大且分布密集,這就對探測器着陸區的選擇和着陸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着陸區在月球背面,使得着陸器和巡視器無法與地球直接通信,必須用中繼星中繼的方式;同時,在動力下降過程中,着陸器也不能對地直接通信,隻能通過中繼星進行上下行操作,這些都是此次任務的難點。

不同于嫦娥三号任務時,科研人員可以在監控屏前實時觀察到巡視器對指令的執行狀況。此次從指令發出到行動圖像傳回至少有數分鐘延遲,對于巡視器的移動和機構活動有較明顯的影響。

嫦娥四号究竟會怎樣分步驟實現人類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着陸,隻能拭目以待了。

月球背面人類會看到什麼?

1959年之前,人類隻能通過月球的“天秤動”看到有限的月球背面邊緣地帶。1959年10月7日,前蘇聯太空船月球3号傳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張照片,經過影像分析 ,蘇聯科學院于1960年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圖,一年後又制作了第一個比例為1:13 600 000的月球儀。1965年,前蘇聯太空船探測器3号又傳回25張畫質非常好的月球背面照片。

人類首次親眼看到月球背面是在1968年美國阿波羅8号執行任務時。太空員威廉·安德斯如此描述:“月球背面看起來像我在孩提時玩過的沙堆,它們全都被翻起來,沒有邊界,隻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此後,從阿波羅8号到阿波羅17号,多位太空員都看到了月球背面,也拍回過照片。

但在月球背面的表面,由探測器拍攝并傳回圖片,此前卻從未有過。這一空白将由嫦娥四号填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