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國際話語權的困境

國際話語權的困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10:24:39

國際話語權的困境?2022年10月8日,由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全國青聯文化研究與傳播基地國際傳播實驗室協辦的“中美競合視角下的國際話語權之争”學術研讨會在線上舉辦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華僑大學副校長兼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林宏宇出席會議并緻辭,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國際話語權的困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國際話語權的困境(中美競合視角下的國際話語權之争學術研讨會舉辦)1

國際話語權的困境

2022年10月8日,由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全國青聯文化研究與傳播基地國際傳播實驗室協辦的“中美競合視角下的國際話語權之争”學術研讨會在線上舉辦。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華僑大學副校長兼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林宏宇出席會議并緻辭。

于運全院長在緻辭中表示,在兩個大局的視野之下,中國的話語權問題的解決極其重要。這是中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智庫及學者能幫助政府進行話語權的建設,因而此次研讨會讓各領域學者展開交流,對“破題”具有重要意義。

林宏宇副校長從中美關系的宏觀視角出發,他認為開展多學科、多角度探讨國際話語權争奪問題的研讨會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話語權的獲得需要學界多學科多角度的構建,才能更好地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理念傳播出去。

本次會議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由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王秋彬主持。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研究員孫敬鑫、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檀有志、貴州師範大學曆史與政治學院教授賈付強、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王祎等圍繞會議主題做發言。吉林大學《東北亞論壇》編輯部副主任許佳、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現代國際關系》雜志編輯部副主任王錦進行點評和總結。

孫敬鑫以“增強對美話語權争奪的定義權問題”為題,關注話語權的定義權争奪問題。他認為定義權是理解話語權、實現話語權的起始。中美兩國在中美關系現狀、競合關系、共同價值以及許多中美關系中的重要問題上的定義存在出入,中方提出新概念的定義也往往難以被其他國家普遍接受。孫敬鑫研究員提出,中國未來在中美競合的框架下争奪定義權,可通過選擇準備好的時機、提高自身話語質量、做好話語傳播來推動完成。

檀有志以中美話語創設模式的“學”“仕”之别為題,剖析中美話語創設模式之間的差别。他從三個方面進行闡釋:話語創設模式中的先後、話語創設方式的宏觀和微觀區别、話語創設的語言凸顯權力的傲慢和傳播的瓶頸。他認為中美話語創設模式的差别不存在優劣之分。而對于目前中國面臨的話語權問題,他認為在中美競合的大背景下,當中美實力發生更具颠覆性的變化時,此問題自然解決。

賈付強則以“拜登政府的對華話語、影響與中國的應對”為題,從叙事政策框架的角度講解美國的對華政策。他認為美國通過“講故事”來構建中美雙方的身份,将沖突的責任轉移到中國身上,目的是削弱中國的影響力,同時重新分配利益,更好地拉攏盟友。而這将事實上加速兩極多元格局的形成,激化中美兩國的沖突。賈付強教授最後指出,解構話語與構建反叙事模式可能是破解美國對華叙事的重要舉措。

王祎以“中美官媒涉疆新聞框架比較研究”為題,運用框架理論和“議程設置”理論,通過定量研究方法,對美國之音和新華社2018-2022年在Instagram所發涉疆議題的帖子進行研究,對中美官方媒體對同一主題的有關内容進行比較,進而探究雙方主導機構的官方性、宣傳内容内含價值觀的差異性、平台運行方式的差别。她指出,中國的國際傳播應兼顧官方标題和信源的多元性,增強互信溝通,同時發揮社會媒體的靈活性,以提升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

第二部分由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劉文正主持。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鄭文标、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周鑫宇、華僑大學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研究院副研究員朱光興、全國青聯文化研究與傳播基地國際傳播實驗室負責人,華僑大學世界文明對話研究中心主任黃日涵、等從不同切入角度對該主題展開論述。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的孫墨笛進行點評和總結。

鄭文标教授以“華僑華人與跨文化傳播”為題,研究華僑華人通過不同的社交媒體進行跨文化傳播時所遇到的問題。他指出,由于國際輿論場主要被國際主流媒體占據,充斥着關于我國的負面國際輿論,且華人難以融入所在國文化,導緻華人跨文化傳播遭遇瓶頸。而中華文化的傳播模式效率又與華人主體息息相關,因而在未來的跨文化交流和宣傳上,應從華人的生存需要出發,應對國際輿論場上的負面敵視輿論,進而推動問題的解決。

周鑫宇教授以“烏克蘭信息戰與話語權争奪”為題,研究烏克蘭在俄烏沖突中展開信息戰的具體做法。他指出,烏克蘭政府與主流媒體進行合作,通過輿論控制、信息控制、受衆控制三個主要路徑,援引獨立、多元、官方的信息來源,搭建專門網站、辟謠機構和事實核查組織來持續輸出信息,借助西方主流媒體的幫助,始終維持對俄羅斯的輿論優勢,從而在國際社會中成功塑造出烏克蘭“受害者”形象。他指出,烏克蘭在信息戰中的這種做法值得深入研究。

朱光興以“澳大利亞智庫涉華輿論動态研究”為題,以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其在2005——2021年間的調查智庫報告中有關中國詞條的數量和内容變化,剖析澳大利亞智庫涉華輿論的傳播機制、議題設置和框架策略分析。他認為由于智庫的結論通常具有跨國影響力,可通過不同渠道影響國家形象。因而他提出未來中澳雙方應當在構建新型合作關系、推動智庫協同建設上共同發力,尋找合适機會改善兩國關系。

黃日涵則以“台灣地區智庫的輿論生産與國際傳播”為題,讨論了台灣地區智庫的特點和發揮作用的途徑。他剖析台灣智庫和其背後金主之間的關系。黃日涵認為,台灣地區智庫通過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領域深耕細作,通過與其他群體建立長期制度化合作和打造新媒體部門等方式,吸引人才服務于台灣,實質上幫助台灣獲得更多傳播空間,這一思路值得深度關注。

當前國際局勢波谲雲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如何塑造中國國際話語權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要做好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必須重視國際話語權的建設,加強國際傳播的理論與實踐融合。(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供稿)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