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灣區頂流

灣區頂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8:01:19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前幾天,是世界上第一條地鐵通車159周年的日子。而新年伊始,武漢、南京、上海、北京等國内多座城市陸續開通地鐵新線新站。其中,上海以831公裡的運營裡程、20條運營線路的軌道交通網絡規模繼續領跑全球。從跑在管道裡的蒸汽巨獸,到成為進步與秩序的象征,再到承載如潮人流的通勤工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地鐵和它背後的文化

近160年前,發明地鐵的英國人查爾斯·皮爾遜恐怕很難想到,一個解決交通難題的“腦洞”,竟能推廣到全球。在那個工商業急速發展的年代,大量人口湧入倫敦市中心,滿街的馬車讓城市擁堵不堪,于是地鐵作為一個大膽的建議被提了出來。曆經多年的論證,政府終于批準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建設。彼時電力機車尚未普及,這6公裡的地鐵甚至每隔一段就要有個巨大的通風口,方便把蒸汽機車呼出的廢氣排出地底。盡管看似笨拙,地鐵通車當天就有4萬多名乘客蜂擁而至,來體驗這種新奇的交通方式。在此之後,地鐵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城市化的進程,重塑城市的面貌和市民的生活。

灣區頂流(為什麼它還是都市)1

圖源網絡

日複一日、終年不辍的地鐵,自帶廣闊的想象空間:它是100多年前城市化的産物,是“二戰”後一些國家去城市化的動因,今天依然是一些地方再城市化的抓手。對中國人而言,四通八達的地鐵更是現代化的重要标志。上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條地鐵在北京通車,轟隆向前的不僅是穿行首都地下的儀式感,更寓意着新技術帶來的美好生活。幾十年後,當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承建他國城市的地鐵,當制造、使用盾構機成為中國人“看家本領”,當中國制造成為高品質地鐵設備的代名詞,作為一種新技術想象的地鐵持續散發着無窮的魅力。

在萬物皆媒的今天,麥克盧漢“媒介即訊息”的名言生發出全新的内涵:每一種發明都可以視作一種媒介,而每一種技術與生俱來有着自己的“文化暗示”。近160年過去了,無論倫敦還是北京,紐約還是東京,地鐵依然與或長或短距離的通勤相伴。大規模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共處一室,地鐵是封閉在地表之下,供人短暫逃離現實的庇護所,同時也是修長的開放舞台,天生為都市的悲喜劇而生。從漫畫改編的《地下鐵》到奇幻色彩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村上春樹的紀實作品《地下》到廢土風格的遊戲《地鐵2033》……伴随着列車與鐵軌碰撞發出的吱嘎聲,明晃晃的車廂裡總上演着形形色色的都市故事

對于普通乘客而言,能邂逅各色人群的地鐵也成了“人間觀察”的重要窗口。曾經,“隻有中國人才會在地鐵裡玩手機,外國人都會閱讀”的說法一度熱傳。後來,随着手機和出境旅行的普及,大家恍然發現“低頭族”與國籍本無關聯。如果一定要說外國車廂裡的低頭族少,那麼部分年久失修的外國地鐵裡手機信号太差的因素似乎更不容忽略。不過,這則不妨一哂的笑談卻也促使我們思考:技術進步帶來便利的同時,是否也讓奔波的腳步無法駐足,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是不是擠壓了人們休閑甚至情感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地鐵等新技術的反思與對它的熱望一樣重要。正是經過不斷的檢視與反思,我們才得以更好地在生活與文化中,安放一種全新的發明。

灣區頂流(為什麼它還是都市)2

圖源網絡

近160年過去了,全球地鐵裡程數持續攀升,地鐵迷人數不少、活動踴躍,作為都市元素的地鐵風頭仍勁。從蒸汽到電力,從燃煤機車到無人駕駛,地鐵不僅依然是大城市解決擁堵難題的優先選擇,更日益成為凝結着無數人心血、智慧和想象的文化空間

這正是:

技術在變、魅力不減,地鐵依舊年輕;

想象不息、反思不止,文化曆久彌新。

大家晚安!

(文丨楊翹楚)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