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和雲南的很多民族都結下了不解的藝術之源,葫蘆可以吃、可以做成裝飾品、藝術品、晾幹後劈開可以當瓢、還可以做成樂器“葫蘆絲”、“葫蘆笙”。今天我們就說一說雲南拉祜族與“葫蘆笙”。
拉祜族與葫蘆笙
瀾滄是我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這裡居住着我國一半以上的拉祜族人口。拉祜族的曆史悲壯而悠遠,這個勤勞而勇敢的民族,幾個世紀以來卻一直在遷徙,從北方的甘肅青海高原一直不斷地行走,遷徙到現在才算安定在雲南的邊陲之地。
瀾滄拉祜族
拉祜族是獵虎的民族,拉祜語的意思,“拉”就是“虎”,而“祜”則是“烤肉香”,合起來的基本意思就是“吃烤虎肉”,這個名字是拉祜族自己選擇的,其中也一定有着獨特的道理,并暗示着拉祜族遊獵的曆史。那麼,他們獵虎的時期在什麼地方?是在北方時期還是在遷徙到雲南之後呢?當時的生态環境如何?為什麼會自稱為“獵虎吃虎”的民族?這些都是人們好奇和一直在探求的故事。
拉祜族的曆史生活
拉祜族認為,葫蘆孕育并生出了拉祜族人,因此,每家都在固定的地方挂有大小不一的葫蘆進行供奉。據說過去的拉祜族男人出門時一般都要帶三個葫蘆:
一個葫蘆是飲用的水或酒,水可以延續生命,而酒可以張揚生命,尤其在沒有邊際的森林中,若沒有酒,人的力量會顯得單薄和渺小。
拉祜族男人與葫蘆的不解之緣
一個葫蘆裝火藥,當然現在已經不裝了,拉祜族曾經是狩獵的民族,在長時間的曆史進程中,由于發展較為緩慢,農耕水平一直比較落後,所以生活依然依靠采集和狩獵。
拉祜族曾經是狩獵的民族
還有一個葫蘆就是“葫蘆笙”,在森林裡吹出和諧的五彩音符,給自己的精神生活推開一扇窗,試想一下,在沉沉的大森林中,每當夜晚來臨,若沒有音樂,沒有人類自我的娛樂活動,人類能走到今天嗎?
葫蘆笙的美妙之處
于是,人們在勞作之餘、或慶祝豐收、或談情說愛時時,就會吹響“葫蘆笙”,點起篝火,圍着火塘、跳着舞、打着歌,自娛自樂,那一幅幅快樂的景象,我們仿佛都在很多電影裡見到過。
勞作之餘 拉祜族以葫蘆笙伴舞
看過電影《蘆笙戀歌》的朋友,應該欣賞過“葫蘆笙”的魅力,這部反映拉祜族人民生活和民族風情的電影就是以這裡的生活為原型拍攝的,使人難以忘懷,《婚誓》那抒情的旋律仿佛又在耳邊響起:
阿哥阿妹情誼深
好比芭蕉一條根
阿哥好比芭蕉葉
阿妹就是把交心
......
胡笙戀歌的回味
聽着好聽的歌與樂曲,人們都會被陶醉其中,就好奇的想去了解這個民族,想了解他們的曆史、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生活等。拉祜族以前靠狩獵為生,現在不能狩獵了,他們做什麼呢?他們主要以勞作為生,種植稻米、種植茶葉、制作手工和藝術品。
拉祜族的生活
小編我小的時候在瀾滄生活過一段時間,對小時候的記憶瀾滄就是山清水秀,成片的秧田、滿山的茶樹林,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最喜歡的就是去趕街,趕街是一種特色和樂趣,瀾滄的趕街天一直延續到現在。這時,拉祜族的老鄉們就會穿得花花綠綠,包着頭、彩色布帶綁着腿、穿着刺繡的麻布衣服和裙子,背着一個大背簍,裡面裝着來趕街要賣的物品,街子天好不熱鬧,什麼山珍異果都會能見到,當然也會見到葫蘆和葫蘆笙,拉祜族的男人們到街上趕街一般最愛的就是去選購葫蘆笙、酒和茶葉,真是有趣的回憶。
愛趕街的拉祜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快樂大本營20180324期、201803171期和20190706期。快樂大本營20190706期 張雪迎李治廷經超高能嗨歌歡樂多。
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