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5:02:28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孔子談學習态度與标準)1

大家好呀~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裡的《論語》。

01.述而不作,是學習态度,也是創意方法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論語·述而第七》

述,這裡是「轉述、傳述」的意思;老彭,何晏集解引包鹹曰,「老彭,殷賢大夫」,也有人認為是道家始祖彭祖與鼻祖老聃(老子)的并稱。

孔子雖删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修先王之道,為萬世師表,但他不敢以作者之聖自居,說自己不過是記述整理前人(堯舜、文王、周公等)的思想罷了,沒有一條是他自己的。

這裡,其實還講到了「創新」的方法,這個詞的本意,不是今天人說的發明創造新東西,實現從0到1的躍遷;而是學習别人的同時,結合自己的理解将其進行二次創作,得到新的東西,點像現在的知識付費。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孔子談學習态度與标準)2

不僅如此,孔子他還對先人留下的知識,特别地信任,喜歡閱讀古籍。于是,他才能夠廣泛地吸收先賢思想的精髓,将其整理成對後世有幫助的思想。

孔子的這一番言論,用現在人的話來理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孔子談學習态度與标準)3

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的學習過程中,老是想要學習純粹的新東西,或者要勝過前人,要挑出前人思想裡的毛病,結果最後什麼都沒有學到。

02.學習的三大标準: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論語·述而第七》

然後,是學習時的三大标準。

第一個,是默而識之。

識,這裡通「博聞強識」裡的「識,zhi 4聲」,是「記住」的意思。

默而識之,學習不是為了在嘴上說說,還要默默地記在心裡,在事情中去體會,去應用。因為隻有這樣做,這些知識才内化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永遠都忘不了。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孔子談學習态度與标準)4

第二個,是學而不厭。

人要學習,一開始都是發奮圖強的,學着學着就厭倦了,就懈怠了,如果功夫間斷,則難有所成。所以,學習的第二大标準是不厭,是堅持。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孔子談學習态度與标準)5

第三個,是誨人不倦。

很多人可能這是對老師的要求,要盡心地教導學生,他的悟性再低,你都不能放棄。

但是,我認為,這裡的「誨人不倦」它除了是老師對學生的答疑解惑,還有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老員工對新同事的提攜,與同道中人的相互切磋。

比如,你在讀了一本書,看了一部電影,或是經曆了一些事後,将這些啟發以口頭或是書面的方式将其分享給别的人,其實也是一種誨人。

孔子教育人不要與人争辯的話(孔子談學習态度與标準)6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呀,别說老師對學生,老員工對新員工,朋友對朋友了,就是家長對孩子,都是說着、說着,脾氣就上來了。

因此,孔子才會在後面繼續接「何有于我哉」,即使我(孔子自己)也很難做到呀。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靈遙将繼續為你帶來《論語·述而第七》的共讀。

敬請期待吧~

注: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着「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衆号:書語人間(syrjjy)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