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是最早令中國聞名世界的發明,“敕勒張骞博望侯,中華古爍惠西歐。班超遠大攜珍寶,浩獵寒風舞緞綢”,中國的學者曾無數次關注過絲綢之路,此次,由中央電視台與蘇州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制,著名導演徐小卉執導的人文紀錄片《錦繡紀》曆時兩載,跨國探索絲綢之路之源,解密千年古絲的前世今生。該片将于9月15日起,每晚20:00在CCTV-9紀錄頻道以及9月16日起每晚19:30在蘇州新聞綜合頻道與觀衆見面。
精打細造 鑄就文化精品
《錦繡紀》全片共三集,分别為《穿梭》、《引線》和《采桑》,每集五十分鐘,從貴州少數民族的節日服裝到巴黎時裝周的時尚展台,從絲綢工匠對殘片的複制到大英博物館的珍品收藏,通過一個個人文故事,探究前人、今人以及全世界的人在錯綜複雜的織物中對于藝術和美的理解與追求。
《錦繡紀》從2015年開始籌備拍攝,曆經兩年,走訪了貴州、四川、蘇州、伊朗、韓國、巴黎等地,尋找着絲綢随着華夏文明繁衍生息留下的蛛絲馬迹。該片采用4K高清數字攝像機進行拍攝,從養蠶、缫絲,到織而成綢,運用大量的微距特寫鏡頭,記錄了0.02毫米的蠶絲對人們日常生活乃至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
追根溯源 探索“絲織與漢語”
4700年前,絲織品奇迹般地誕生于中國,時至今日,絲綢仍舊對當代國人産生着影響。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中有許多字、詞都與絲織有關,比如,“細”被古人用來形容蠶吐出的絲;“綜合”一詞的原意就來源于紡織技術:“綜”是織機上使經線上下提放以接受緯線的機構,一綜可提數千根經絲,故含有“總聚”、“集合”之意,“綜合”就是将幾千根不同的經線通過“綜絲”把它們合并起來便于操作;“絲絲入扣”中的“扣”也是織機上的主要機件之一,詞語的原意是織布時每條絲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
然而,随着曆史變遷,有些織造技法失傳,有些紡織品難以對證織造機型,《錦繡紀》大篇幅再現畫圖牽線、計算編程、提經織緯的過程,揭秘“挑花結本”的織造細節,強度可做降落傘的絹、經緯線神奇相交的羅、經線密度超高的錦,在這一段段與古人無言的對話中尋根溯源,從工藝和情感上接近着古代織工的智慧。最古老的技藝,帶着祖先的溫度,穿越時空,再現中國絲綢的繁榮曆史。(纨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