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與此同時,人口增長比例較之前明顯下降。
為此,國家進一步開放生育政策,宣布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引發了不少人讨論,在如今這個“高壓”環境下,普通家庭養活一個小孩都不容易,三胎自己能承受得起嗎?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究竟要不要生三胎?關于這個話題,目前分為三派:
1、“堅決不生”派
@大百晴:生三胎?沒點魄力真不行,現在生活成本這麼高,普通工薪族背負着房貸、車貸已經喘不上氣,養一個小孩都難,三個簡直不敢想象,我可不想成為“孩兒奴”。
@魚的記憶:說實話,很多人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生三個孩子,且不說生育成本吧,你知道對女性的傷害有多大嗎!生一個孩子,就要耽誤兩年時間,三個就是六年多,女性職場黃金期統共才幾年,媽媽們的身體損傷、精神損失,你們想過嗎!
@打工人打工魂:我的媽呀,你們也不嫌累,我一個男的帶家裡兩個“小惡魔”就要崩潰,平時孩子們一吵架一個頭兩個大,三個還不得把房頂掀了,而且媳婦平時也很辛苦,再來一個,我們真的是受不住呀。
2、“随緣”派
@岐岐:我覺得孩子就是上天給的禮物,我還挺喜歡小孩的,反正沒懷不強求,懷上了就生呗,說明孩子跟你有緣,為啥要想這麼複雜。
@南山難:同意樓上,一切都是緣分,而且兩個孩子都帶過來了,還怕再多一個?讓大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咱們能做的就是平時多攢點錢。
3、“積極響應”派
@1234E:國家都出政策了,積極響應就完事,而且我就喜歡人多,人多才熱鬧,尤其是以後老了,子孫滿堂,該多幸福呀!
@你好,明天:咱們中國人不就講究一個“圓滿”嘛!我生了兩個兒子,一直想要個女兒,現在開放三胎了,自己身體又年輕,剛好給了機會再要一個。
在面對“生不生三胎”的問題上,以上這些人的觀點或許多多少少代表了大家的心聲,那麼作為專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專家:把一孩的生育水平提上來半年前,人民政協網發布了一個話題#如何讓育齡家庭想生、敢生、能生?#
全國政協委員賀丹認為“就業歧視、經濟壓力、育兒焦慮等現實問題,是影響年輕人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
要想推動我國生育水平,就需要從一孩下手,先把一孩的生育水平提上來,這樣才有二孩、三孩的戲。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發表過觀點:即使徹底放開生育政策,三胎四胎随便生,但總要從一胎二胎開始生起吧,現在一胎都有好多人不想生,怎麼去談三胎四胎。
以上這些專家的觀點,其實說到點子上了,現在大家的生育主要矛盾其實并不是在生不生第三胎上,而是有沒有錢生,敢不敢生上,如果基礎的生育保障沒有做到位,說再多都是無用的,連第一胎都不願意,談何第三胎。
當了父母後才明白,養一個孩子并不容易之前某媒體針對三胎做了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僅有8%的家庭是馬上考慮生三胎的。
雖然有預料到結果不會太好,但看到最終的數據還是有些咋舌。
而這組數據也盡顯成年人的心酸:隻有當我們真正成為父母後,才知道養一個孩子并不容易。
1、影響我們生育意願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
之前聽到一位媽媽将生三胎跟買勞斯萊斯做對比,她表示,我是不喜歡勞斯萊斯(三胎)嗎?是我要不起呀!
诙諧的語氣背後,是滿滿的對現實的無奈。
網上有個統計,發現養一個孩子的總金額,在62~198萬之間,一般家庭的花費可能是70萬左右。
難怪有人說,小孩就是“碎鈔機”,從備孕、懷孕期間的各種營養品、檢查費用到孩子出生後的奶粉、尿布、衣服、玩具,再到長大後的教育支出,每一筆都是錢。
而對普通家庭來說,養育小孩的成本已經占到了總支出的70%,身上還扛着車貸、房貸、養老費用、自己的日常花銷等,一個又一個重擔壓在身上,哪兒還有時間喘氣。
“年輕時我也經常擡頭看看月亮,當了父母扛起家的時候,我隻能顧着滿地的六便士。”
2、女性承受的壓力太大
A:“喪偶式育兒”,身心疲憊
“喪偶式育兒”在中國是常态,之前有一份北京3~6歲幼兒父親的調查,結果顯示:8成父親以工作忙為由,沒時間和孩子交流。
在網上随便一搜,可以找到很多媽媽為了帶娃“雞飛狗跳”,日子過得滿地雞毛,爸爸充當“甩手掌櫃”的短視頻。
或許在很多男性看來,不就是“帶帶孩子”,有啥可矯情的,可養育從不是母親一個人的事,那些說風涼話的人真的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真正體驗過帶娃艱辛的人,想必是說不出這句話的。
B:就業歧視
生育一個孩子,女性承擔的風險遠不止身材走樣、身體變差等,它還意味着你得犧牲和放棄掉職場晉升的可能性。
而我們知道,女性在職場中生存本身就很困難——
之前網絡上爆出一位女性去求職,為了證明自己沒有生育打算,打消面試官的就業歧視,在面試過程中直接出示了自己的絕育手術單。
可最終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面試官以“一個失去生育能力的女性,可能會性格偏激”的理由,将她淘汰了!
一個崗位不是以能力來衡量,而是以性别衡量的時候,可不可笑!
關鍵是這種職場性别歧視無處不在,女孩們想要進入心儀的部門,并且在裡面站好腳跟,需要比男性付出太多太多的努力,而這一切,可能會因一場生育提前結束。
因此,很多産後女性為了保護飯碗,産後剛出月子就趕着回歸工作崗位,可即使如此,還是存在被年輕人替換的可能性,正是這份風險,讓她們不敢輕易生,不敢多生。
C:職場與家庭難平衡
傳統觀念認為,男性賺錢養家,女性在婚後最好回歸家庭。
即使你學曆再高、工作再好,結婚生子後還是需要面臨“職場”還是“家庭”的兩難選擇,有些為了家人,選擇了後者,但這相當于把命運交到了别人手中。
幸運的話,家庭和諧相處,夫妻感情和睦,但當你失去了經濟來源,失去了與外界接觸的時候,往往也就失去了“話語權”,在與丈夫相處時便會很被動。
這一風險,也讓很多女性在選擇生孩子的時候望而卻步。
如果想提升三胎生育意願,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避免“喪偶式育兒”,讓家庭裡的長輩和男性共同參與進來,不要讓媽媽成為一座孤島。
二要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尤其是對女性這一塊的,例如幫助産後媽媽重返工作崗位、減輕女性就業歧視等。
三是降低家庭生育成本,例如購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等。
話題:你願意生三胎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