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餘
随着國家的産生,戶籍作為一種基本的社會制度,也逐漸被建立起來。目前,我國的戶籍制度根據地域和家庭成員關系,将戶籍屬性劃分為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這種戶籍制度自1958年實行以來,就從未改變過。而這種制度在建國初期确實為我國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随着城鄉交流日益廣泛,該制度也越來越引起廣泛的争議。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建設不斷加快,出現了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的現象。據多年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快速銳減,城市人口數量卻出現了大幅度上升。從改革開放之初不足20%,到“十三五”末超過60%,随着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大幅提高。
根據七普顯示,目前我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63.89%,達到了9億人口,相對于第6次人口檢查結果顯示,目前已經增加了2.3億人。人口流動規模也進一步擴大,流動趨勢十分明顯。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卻僅為45.4%,低于常住18.5個百分點,人戶分離人口比2010年增長了高達88.52%。
當然,以上數據也說明了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推進并且取得了成效。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滞後,明顯落後于人口流動趨勢,人地挂鈎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由此也充分說明了我國的戶籍制度和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建設已經不匹配了。我國也是時候對于戶籍制度進行改革了。
面對當下的情況,其實相關部門早已做出了評估,早在2013年,戶籍制度改革的建議就被提出,到了2014年,戶籍改革的意見也正式出台。其中就包括了“開放落戶限制”,也就是說,農村戶口群體想要在大城市落戶,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并且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還設置了相應的目标。比如去年就實現了1億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标。當落戶政策逐漸被放開的情況下,也在不斷推動着非本地戶籍的常住人口和本地戶籍的人口,可以享受更多相同的福利,即便沒有當地的戶籍,也可以讓子女到當地公立學校學習了。
通過這一次次的不斷改革,農村和城市戶口之間的地位逐漸也放平了。由于戶籍之間的壁壘不斷被打破。未來戶籍制度改革方向也将朝着統一城鄉戶口登記進行。也就相當于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合并,不再有農村和城市戶籍之分了。但我們都知道,城鄉戶口之間是有一定差别的,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合并之前,有些事情也需要大家做準備。
申請土地确權
作為農民長期以來都是靠種植糧食為生的。因此,大部分農村戶籍的居民都有屬于自己的耕地,擁有土地的經營使用權。也就是說,農民不僅可以用土地種植,還可以将土地承包出去來獲得收入。但是以前都是集體直接劃分的土地,并沒有确切的書面證明,但現在國家要求土地确權,領取授權證書,隻有這樣才能确保自己擁有了這片土地的經營權。
一旦戶口合并,無城鄉戶籍之分之後,如果沒有土地的确權授權證書,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糾紛。而這張授權證書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戶口合并之後原農村戶籍人口的利益。
申請宅基地
衆所周知,農村戶籍家庭是可以自己蓋房子的。但是在修建房子之前,首先需要要申請宅基地,當然,前提是農村戶口。和土地确權一樣,申請後也就擁有了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在上面修建房子。但是如果戶口合并後,農村和城市戶口沒有了區别,很有可能原本的農村居民無法再申請宅基地了。所有想要“享受”這些福利,最好在戶口合并前就辦好。
完成戶口遷移
在過去,有不少人去城市發展,紛紛将戶口從農村遷離。而當前面臨戶口合并,就需要為自己的戶籍所帶來的福利考慮了。因為在戶口合并面前,隻是戶口性質改變了,但這兩類戶口之前所能享有的福利是不會改變的。就比如上述農村戶籍擁有土地使用權以及申請宅基地的權利。但如果将戶口遷往城市,那麼這些農村相關福利補貼也就無法享受到了。
如果年輕人因為外出打工單位要求,或者是去城市上學,為了更加方便或是出于學校的要求,将自己的戶口遷往了城市。在未來想享受到農村的福利,就必須在合并之前将戶口重新遷回到農村。
其實,在一些地區紛紛帶頭取消落戶限制,并且不斷放開落戶政策的情況下,戶籍改革合并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事件。雖然從以上幾點來看,農村擁有土地,也可以自己蓋房,似乎福利多多。但以前進城務的農民是有諸多限制的,比如不能在外地城市購房,孩子上學也有限制。因此,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我國的所有公民享受到的權利與資源都應該是公平的,不能因為戶籍的差别,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推進戶籍改革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