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ruAir
來源|HaruAir(ID:HaruAir)
民謠似乎在前幾年是個非常流行時髦的詞,加之近些年來各種選秀比賽節目、音樂節鱗次栉比,或多或少把大衆對于民謠的認知帶偏了路
其實現在那些個“民謠”,大多數都是流行歌套路用木吉他編配了一下而已,其本質還是流行歌
在民謠大火的那幾年我曾寫過很偏激的文章,現在回過頭去看那時的東西,真是覺得自己太過極端與偏執了,可能也是因為當時還年輕吧
剛好前段時間又看到了相關問題,所以現在我想重新來談談我對國内民謠的看法
然而很多網友的認知有限,認為這類“民謠”也是民謠的一種
同時也會有一些音樂素養不足的吉他手,打着民謠的幌子混淆視聽,導緻“民謠”這個詞漸漸得被人所不齒
這對那些默默無聞的原生态民謠推動者來說是很不利的
一、民謠的定義要說什麼是民謠,也許也要分狹義還是廣義
狹義就是歐陸民歌、阿巴拉契亞山地音樂自1930年逐漸演變過來的流行音樂的一個流派
廣義的民謠,那就是各民族的一些民間音樂了
現在一般講的民謠指的就是民謠這個流派,但是廣義上的民謠其實是世界音樂的一部分
▲百度百科對于民謠的定義
民謠,說白了就是從各個民族的民間調子演變而來
傳統意義上的民謠,說白了就是從各個民族的民間調子甚至于勞動号子中慢慢演變而來,随着時間的沉澱,逐漸形成的獨特音階與曲調
中華上下五千年五十六個民族,我們的民謠可謂繁花似錦
記得《詩經》嗎,還記得它的曆史地位嗎—“最早的民歌詞集”
按現在的話來說它就是中國最早的民謠歌詞集
從時間的長度和文化沉澱的厚度來講,都是現代各種音樂風格之最
每個地區、民族的民謠都有自己長久以來形成的獨特音階與曲調
所以,隻要是原生态的民謠就不存在辨識度的問題,甚至就跟膚色、語言一樣,非常容易識别
另外還有華夏的民謠樂器,不同民族的民謠配器也不同,而且很多傳統民謠樂器我們都根本沒見過也叫不出名字
這類一聽一看就能立刻讓你聯想到與之相關的民族的東西才是傳統地道的華夏民謠
而并不是現在多數人認為的一把木吉他彈唱,以吉他作為主要配器的民謠主要在歐美以及西班牙
二、幾種常見的歐美民謠
• 愛爾蘭民謠:現在的英倫人的祖先很多都是中古的凱爾特人遷徙過去的,所以他們的民謠裡經常會帶有很多的凱爾特音樂的元素
• 俄羅斯&烏克蘭民謠:這個不細說了,一聽就知道,有種悲壯的味道在裡面
不清楚的話,可以找一些前蘇聯的歌感受一下
• 吉普賽民謠:提到吉普賽人,蹦出的詞就是“流浪”和“逃亡”,但他們的音樂卻大多熱情奔放,有着明快強烈的節奏
也會帶些佛拉門戈的音樂元素,在一些拉丁語系的國家比較流行
• 北美民謠:主要是指美帝,以蘭草和布魯斯等音樂元素為主,旋律簡潔,節奏跳躍,有着搖滾樂最純粹的基因
這些歐美民謠,即便你聽不懂歌詞,單從聽覺上就能感受到強烈而明顯的地方和民族印記
這就是音樂性,剝離歌詞後,依然能直擊内心的東西
相對于純的音樂概念,我個人更認同民謠偏向文化概念
民謠或多或少一定要有民族音樂的元素而且是民間的民族音樂元素,而表達應該采用有民族特性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抒發方式
三、中國的民謠中國的民謠其實可以叫民歌
但是一提到民歌這個詞,也許總會讓人覺得不是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有種不登大雅之堂之感
其實民歌不完全是那麼回事!我們的民歌源遠流長,大部分因為都是口口相傳
比如漢族的廠民謠、兒歌、四句頭山歌、信天遊、爬山歌、趕五句、五更調、盤歌等等
少數民族裡藏族的“魯”、“協”,壯族的“歡”,回族的“花兒”,白族的“白曲”,苗族的“飛歌”,侗族的“大歌”等等
而現在大衆口中常說的民謠,很大程度上是在指“現代民謠”
它是在20世紀的民謠複興運動中産生出來的一種音樂流派,這一形式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定義
這類“現代民謠”,并不是地道的純種民謠,它隻是融合了一部分民謠的元素或者僅僅隻是現代社會裡的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吉他彈唱而已
在這個時代真正原始純粹的民謠流傳出來的已經很少了,就算有也需要去當地本土民族中去采風學習
現在雖然會彈木吉他的都會給自己貼上“民謠”的标簽,但作品裡很少有民族氣息的元素在
四、現階段對于國内民謠的認知現階段國内普遍提到的“民謠”更傾向于一種流行音樂曲風,特點是低音沙啞文藝範兒,人手一把木吉他
但吉他是西洋樂器,用西洋樂器演奏的民謠,樂曲中既沒有能體現華夏傳統民謠風格特色的元素,也沒有傳統民族樂器配器,真的聽不出任何屬于我大華夏氣息的曆史沉澱與傳承
這個時候的民謠,個人覺得更傾向于像流行音樂商業運作裡一個标簽而已
不得不承認的是,吉他确實很方便攜帶,方便樂曲編配彈唱,它确實可以幫助音樂傳播
所以值得慶幸的是,在現階段這類“現代民謠”的興起,讓很多人喜歡,也讓很多人願意去購買一把木吉他去學習
哪怕隻是簡單地學習如何用低把位三和弦進行伴奏彈唱
但遺憾的是并不是說隻要用木吉他彈唱的就是民謠
其實就算現如今的這類“新民謠”大火,也有其有益的一面
事物往往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我們還是需要盡可能地辯證的去看待
雖說這類“新民謠”可能對純粹沒有音樂基礎的小白們造成了一定的誤導,但相對的,這些“新民謠”也讓更多人願意去學習吉他接觸音樂了
說實話我還挺喜歡趙雷的,但是是在《成都》之前,那首《已是兩條路上的人》
現如今真正在做民謠的人有很多,隻是相對仍然顯得小衆
他們内斂沉靜,甚至有些羞澀,他們在用吉他傳播民族音樂的同時也會盡可能地讓我們聽到更多原生态民族音樂的特色
這類民謠歌手,中西結合的融合着我們華夏民族音樂的精髓,并試圖将擁有我們自己民族特色作為内核的民謠音樂帶向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