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歲兒童語言障礙約234萬人,發生率17%
5~9歲兒童約語言障礙230萬人 發生率7.5%
10~14歲兒童約語言障礙213萬人 發生率6%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們身邊有着世界第一大語言障礙群體。
其中有哪些兒童語言障礙屬于疑難型,康複難度較大呢?
下面為您介紹五種比較典型的兒童語言障礙類型:
聽力障礙兒童相比于正常兒童要晚2-3年才能清晰的發音,甚至有的時間更晚,這與補償聽力的年齡和康複有關。
聽力障礙兒童多存在語音不清晰,發音不流暢,語速慢,鼻音亢奮,語言節奏經常性停頓或重複話語等各種表現。
在學習語言詞彙的時候,因為聽力受損,視覺是他們主要的學習通道,因此簡單的數字、圖畫等,這些可以通過視覺量化的概念學起來比較容易,相反很多比喻、抽象、或時間概念,空間概念就不容易掌握。
因此這些聽障兒童的語義概念發展比較緩慢。在句法的學習中,他們更容易掌握名詞、動詞,但容易遺漏介詞、冠詞、代詞。
因此與聾兒溝通時會發現,他們更依賴簡單句,甚至基于簡單句的語法規則來理解複雜句,比如:“小花牽着一隻帶着帽子的小貓咪”,在聾兒看來,核心意義就是“小花牽着貓咪”的意思,他們有時也無法準确的使用過去時、現在完成時、否定被動語态等動詞形式,這些都是聾兒語言矯正的難點之一,當然這些語言理解能力的差異,也與語前聾和語後聾有一定的關系,并不能一概而論。
早期聽力損傷的兒童可以通過助聽器來放大聲音,但是對于聽力重度損傷的兒童來說,有些言語頻譜範圍依靠助聽器無法完成補償功能。那麼可能需要更精密的人工耳蝸來提供聽覺信息。
人工耳蝸可以将聲音從物理能量轉換為有序的電子編碼,繞過損傷或丢失的毛細胞,繼續刺激聽覺神經元,從而完成正常的聽覺反饋。
唐氏綜合征又被稱為先天愚型,是染色體異常所導緻的智力障礙,1866年英國醫生唐.約翰·朗頓發現,并對其進行全面描述而得名。
這類兒童語言發育初期最大的問題是“領域發展不同步”,即認知與語言發展不同步,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之間發展失衡。
比如:句法發展落後于詞彙發展,從咿呀學語階段,唐寶寶的發音能力要晚于正常發展兒童,而且咿呀學語的時間會持續的更長。
有研究發現,很多唐寶寶的構音器官有缺陷,有發育不良,舌頭粗大等現象,他們往往難以清晰發音,語音和語調總是出現異常,因此語言表達很難聽懂。
詞彙豐富性較低,同一事物的表達,可選擇的詞彙非常貧瘠,而且從語法規則上看,句子結構比較單一,類似于電報式短語,導緻經常出現語法遺漏錯誤,語素錯誤等。
對于糖寶寶的早期幹預,有些人主張利用唐寶寶傾向于使用的手勢語的特點,進而促進語言發展,尤其有利于提升需求和表達方面的語言訓練。
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神經發育障礙,這些兒童天生害怕一些特定的聲音,他們屬于少見的“聽覺異常性疼痛”,作為正常人我們很難體會這種感受。
這是一種對聲音異常敏感的生理特征,他們的高音承受限度比正常兒童低,然而在語言障礙人群中,他們其實比較接近正常發展兒童,他們能夠吐字清晰,發音準确,表達流暢,能夠正常交流。
但是他們當中隻有少數人能夠區分幽默、謊言、譏諷等。在非文字語義的理解上存在理解、推理困難。比如:“我想你不想和我一起分享這塊蛋糕”這句話對他們來說似乎理解起來有些難度。
與自閉症兒童不同,威廉姆斯綜合征兒童有一定的主動社交需求,敢于主動邀請,主動表達。面對陌生人主動打招呼似乎不是什麼難事,在交流中也會有很豐富的情感表達,會感歎、會驚訝、會微笑等。
但是經過研究測試,他們中會有很大比例的存在輕度智力不足,随着年齡的增長,在語言理解方面與正常兒童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是一種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能導緻智力損傷,且有明顯的語言障礙問題,在語音方面,這類兒童的發音比較刺耳,語速快而多變,發音的連貫性較差,有明顯的語調異常和節奏困難,這與他們口腔内部的構音器官有關,口腔内部發音時,構音動作模式有些偏離所緻。很多發音需要的精細動作和位置,都做不到,因此說話越快,越聽不清楚。
沒有持續性語言表達能力,是他們比較突出的表現,有個對此現象的理論解釋,稱為“過度喚醒”,其實就是指一些神經敏感異常,比如對光線、聲音、形狀、運動等過于敏感。
而這些孩子之所以會在語言上持續重複,是因為在交流中的不可自控的焦慮感,以及“過度喚醒”所緻。
尤其是當語言交流時,對方的直視目光會給他們帶來緊張或焦慮感,為緩解這種壓力和感覺,會不斷重複說過的話,或自己擅長的話,這會讓整個對話交流失去本意。
自閉症在幼兒早期就有明顯的發育特征,在出生後幾個月至3歲前逐步出現孤獨症症狀,有的起初表現與普通兒童無異,但功能逐漸倒退産生孤獨症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孤獨症的核心症狀可能會持續終生。
自閉症兒童在最重要的語言發育期,最大難題就是失去了學會口語的良機,在語音表現上,有的孩子不會變換語調、音量、節奏。“機械式模仿”、“回音式模仿”是他們在會話中常有的表現。
他們從父母的對話、遊戲機、電視等聽到聲音後,會及時進行語言模仿,這是自閉症的核心表現之一,被稱為“刻闆語言”。
另一個顯著特征是,你我他人稱代詞不分,對于修飾性語言、抽象性語言,他們隻會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對于複雜邏輯的長句缺乏理解分析能力。這使得自閉症兒童的語言康複困難重重。
對于其他一些輕度或疑似的自閉症譜系來說,語言障礙遇到的困難程度要輕一些,甚至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
以上隻是五種比較突出的兒童語言障礙特點,其實兒童語言障礙可以體現在諸多方面,究其原因更是複雜多變,對語言障礙的評估和觀察需要參考的依據和信息很多,從家族病史,到孕期護理,再到生産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影響語言的因素,甚至家庭語言環境,幼兒早期的撫養等等,都不能放松警惕。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語言,但語言障礙卻是一部分人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多關注,多學習,把兒童語言障礙的預防做到極緻,對孩子未來一生的發展都有益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