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是研究各門科學和技術的工具。數學的魅力在于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蘊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數學,它沒有鮮豔的色彩、沒有美妙的聲音、沒有動感的畫面,它卻有一種獨特的美——數學本身蘊藏的智慧巧思和靈動光芒。
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認識小數,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三年級組開展了一次“生活中的小數”實踐活動。
小數的由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使用十進位制計數法,一些實用的計量單位也采用十進制,所以很容易産生十進分數,即小數的概念。
第一個将這一概念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是魏晉時代的劉徽。他在計算圓周率的過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 、湖等7個單位;對于以下的更小單位則不再命名,而統稱為“微數”。
到了宋、元時代,小數概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确地表示。楊輝《日用算法》載有兩斤換算的口訣:“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這裡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數點位置的意義。
價格與小數
說到小數,那最初想到的一定是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價格标簽可都是小數啊!
長度與小數
測量長度的時候,也能看到小數的身影。比如:測量身高。
生活中的其它小數
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不止是商品的價格、身高,還有體重、度數、油數、視力、用電量、耗油量等等。
表示溫度,比如體溫測量是35.9℃的時候,體溫正常。
表示重量,比如這個面包是81.1克。
表示耗電量:比如這台冰箱一天耗電0.48度。
道路指示牌上的小數:表示限制車輛通過的寬度是不能超過2.2米
視力表上的小數:表示視力的高低是多少。
尾記
通過交流學習及同學們親身實踐,使學生感受到小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此次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小數點文化;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也是一個讓學生享受小數文化的過程。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數學是靈動的,萬物離不開數學。
孩子們,讓我們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視野回歸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感受數學的樂趣和魅力!
編輯:章培培
圖片:章培培
審核:賀麗英、王利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