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這樣的問題:地球還有多久會毀滅呢?其實這是一個無人能夠回答的問題,但很有意思。那麼地球毀滅到底有沒有時間表呢?時空通訊就來根據現代科學的一些研究,評估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弄通了這個問題,就能夠對地球的未來有一個清醒地認識。這個問題要從兩個不同層次來分析,所以首先要定義。就是怎麼定義地球毀滅這個概念,是生态毀滅呢,還是地球本身這個球沒了呢?
看在大家似乎對諸如此類問題都頗感興趣的份上,就一并說說吧。
首先我們來讨論一下生态的毀滅。生态可比地球本身脆弱多了,宇宙中這麼多星球,迄今為止還隻發現地球有生命,這就說明了生态的出現和存續是一個多麼苛刻的事情。
地球生态要毀滅實在是太簡單了,無論是空氣還是水,或者氣溫出了點問題,地球生态體系就會吃不了兜着走。
這是一種自然規律的淘汰,是太陽系不可逆轉的命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主謀是太陽,這個給了人類萬物誕生成長條件的老大,10億年後将收回地球的宜居權。
由于太陽亮度在10億年間将增加10%,地球溫度将大大提高,海水将被蒸發殆盡,生态全部滅絕,從此地球再也不是蔚藍色,成為一個幹枯醜陋的星球。
這種死亡當然不會在10億年後某一天突然到來,而是在太陽緩慢的變化中慢慢的把生命折磨殆盡。事實上,并不需要10億年,或許5億年,地球就已經是一個凋零破敗,隻有少量生命在苟延殘喘的星球。
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導緻的溫室效應已經成為人類生存大敵,科學研究認為,地球平均溫度每提升1度,就會引發地球生态巨大災難。平均溫度提升6度,全球所有生态就難以幸免,當然包括人類。
近100年的監測表明,地球平均溫度已經提升了0.46度,物種滅絕已經達到30%,氣候極端化傾向越來越明顯,這種趨勢還在加快。因此全球科學家已經第二次向全人類發出警告信,要人類約束自己,警告人類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還有在太陽系附近的一些大質量恒星演化已經到達晚期,随時很可能有超新星爆發的可能,奧陶紀伽馬射線暴導緻地球生态毀滅的悲劇很可能重演;小行星撞擊的威脅隔三岔五的來上一場虛驚,誰知道那一天就不“虛”了呢?
細菌病毒的變種也來越快,各種無名腫毒的疫病層出不窮,《生化危機》的警示絕非空穴來風。
以上等等,都是比太陽緩慢變化來的更實際更迫切的威脅,人類發展尚處于幼稚期,能逃過這一個個劫數達到二級文明,才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發展時期。所以人類最重要的是小小心心度過這200~1000年。
這或許也是一些知名科學家常常發出毀滅警告的原因吧。
要度過這些劫數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人類必須和諧共處,發展科學,自己不作死可能就不會死。
其實地球如果沒有了生态,就與人類無關了,它毀不毀滅與我們又有什麼關系呢?即使成了一個幹枯醜陋的星球有什麼可惜的呢?在太陽系,在銀河系乃至宇宙中這種幹枯星球不是比比皆是嗎?
這樣的地球要被毀滅的話,大概有3種方式:一是在相當大行星的撞擊下相互摧毀;二是被附近超新星巨大能量汽化;三是被太陽毀滅前變成的紅巨星吞沒。
前兩個可能性不是很大,後一個可能性雖然很大,但還有50億年。
如果太陽毀滅并沒有吞沒地球,地球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流浪星球,在黑暗和極寒中漂流。當某一天遇到新的恒星主子時,被其引力俘獲,就會成為這個恒星系的新成員。如果恰好在宜居帶,有可能殘留蟄伏的孢子又會蠢蠢欲動,孕育出新的生命也未可知。
所以地球本身的抗打擊能力很強,要毀滅它絕非易事。
就是這樣,歡迎大家共同探讨。時空通訊原創文章,請尊重版權,謝謝合作。,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