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16 10:55:20

文| AI财經社 馬微冰

編輯| 孫靜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你相信一米櫃台能夠造就億萬富翁嗎?在深圳東南部的華強北商區,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上個世紀末,憑借地理位置與人才優勢,華強北很快吸引了電子産業的聚集,并一度發展成為中國電子産業的風向标。

移動互聯網崛起後,多家電商平台的混戰,沖擊電子産品的傳統購買形式,使華強北、中關村、徐家彙等一衆數碼城遭受巨大打擊。轉型迫在眉睫,嗅覺敏感的潮汕商人不斷嘗試各種出路,與電子相差甚遠的美妝,成為發力目标。

男人的數碼天堂,變成了美妝城

“迪奧999口紅要20個,YSL小金條10個”、“雅詩蘭黛七代眼霜再拿5個”、“科顔氏白泥面膜給我15個,資生堂紅腰子要10個”……

下午5點左右,華強北的明通化妝品市場二樓,一間位于電梯口的十幾平方米檔口,黑壓壓地擁着十幾名買家。摻雜在買家急促訂貨聲中的,還有此起彼伏的支付寶、微信的收款提示音。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深圳華強北轉型)1

圖/馬微冰攝(明通化妝品市場,店鋪門前的買家們)

在密密麻麻的檔口中,各類中高低檔美妝品牌陳列其中,但價格普遍比專櫃售價低出許多,有的甚至低出一半。每家店鋪的價格相差幅度不大,通常在5-10元之間,買家們看起來大都是熟客,他們幾乎不會讨價還價,上來直接向商家報出采購清單。

在明通化妝品市場中,挎着大碼黑色塑料袋、背着大容量雙肩包、提着行李箱的買手随處可見。他們往往手持商品清單,在堆滿貨物的狹小過道中穿梭,重複着找店、詢價、拿貨的固定流程。

“這些都是小買家,不算什麼。”一名明通市場的管理人員告訴AI财經社,來現場拿貨的多數是周邊的散客代購,老客戶們都是線上發貨,每次交易額至少在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

不同于其他批發市場趕早市的節奏,明通化妝品市場從下午2點開始營業,一直到晚上11點仍有零星顧客。遇到網絡訂單較多的時候,他們通常要打包發單,忙到淩晨1-2點。而旁邊的圓通、順豐快遞代收點工作人員也保持着同樣的工作節奏,“兩點下班都算比較早的了,有些站點還是24小時輪班制”。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深圳華強北轉型)2

圖/馬微冰攝(晚上10點半,明通美妝城後門裝貨卸貨)

位于振華路上的明通數碼城,曾是華強北四小龍之一,2000多個商戶分散在A、B座。今年下半年,這裡完成最後的改造,正式變身為華強北最熱鬧的化妝品市場之一。在華強北打拼十餘年的陳梅,見證了明通轉型的完整曆程。

陳梅最早從事手機數碼生意,近幾年随着電商平台上電子産品銷量的提升,實體店鋪越發式微,渠道為勝的華強北商家們,訂單則愈發減少。

“前幾年生意好的檔口,一天純利潤幾千塊是有的,現在很多檔口一個月才掙幾千塊,不轉型就是等死。”陳梅粗略估計,如今轉型化妝品行業的商家,有八成都是之前從事數碼行業的商戶,包括她自己。

陳梅記得,三年前就有同行轉型做化妝品,彼時華強北的美妝産業剛起步,投入二十萬元就能在明通二樓開一個檔口。現在形勢大不相同,随着明通化妝品市場改造完成,一些大型商家入駐,明通化妝品集聚地的名氣日盛,客流量極速上漲,“一年時間,檔口的租金上漲了數倍。”

如今,一間10平方米、位于明通一樓的檔口,月租金在6-8萬元左右,并且需要押二付六,預交半年租金。如果再算上兩到三名店員的人力成本,開一個檔口的成本至少需要50萬元。

不僅租金高昂,就連明通數碼城的熱銷檔口轉讓費,也被炒到了100萬元以上。

AI财經社發現,華強北美妝城的很多商家,對自己售賣的産品性能并不熟悉,隻知道品類名稱和價格。“産品功效了不了解不重要,隻知道這是一種渠道流通的貨物,有市場需求就夠了。”陳梅解釋說,在明通,每一天,每家店鋪、每款商品的價格都會有變化,商家基本上很少壓貨。“每一天甚至幾個小時後,有的價格就會變,我們掙的就是渠道錢,每單隻掙幾元,囤貨就是給自己增加風險。”

華強北速度

明通數碼城的成功轉型,讓衆多手機商家對未來看到一線生機。附近各大賣場聞風而動,紛紛在今年對檔口進行改造,并面向化妝品商家進行招商。

8月28日,擴建後的曼哈美妝廣場B座開業,與明通美妝城的距離不超過1公裡。另一側龍勝化妝品市場的兩層改造,也是在一個多月前完成,目前已經有200多家商戶入駐。緊挨明通後門的遠望美妝交易中心,也将兩層店鋪改造為進口美妝區。

9月16日,位于華強北步行街的女人世界美妝一層急吼吼地開業,二層則推遲到10月1日前後迎客。與之一路之隔的萬商電器城,也正在将一、二樓改造為美妝區,由于裝修尚未結束,原本計劃9月試營業的一樓,将推延至10月11日開業。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深圳華強北轉型)3

圖/馬微冰攝(華強北萬美美妝城)

這些改造晚于明通的大樓,租金比後者低出很多,多數檔口幾千元就能租到手。但AI财經社撥打了幾處美妝城的招商電話,對方均表示,招商在幾天内就已經爆滿,目前暫無空席。若想要入駐,則需等待半年後的下一批名額,或者尋找有轉讓意向的商家。

“華強北的速度就是這樣,當外界隻是感覺到一點點動靜,這裡早已經有千萬商家擠進來了。”陳梅感歎。

變革太快,以至于遠望美妝城臨街拐角處那家裝修前衛、客流量密集的OPPO旗艦店,也在美妝城的一刀切改造中,逃不開被替代的命運。而一名遠望美妝城的工作人員記得,醒目的遠望通訊數碼燈牌在今年5月剛做好,那時大樓還是主做數碼行業;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後,兩層商鋪就被改成了美妝區域,徒留商場入口華為售後深圳分部的醒目燈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這種反差無處不在。手機數碼時代的輝煌印記,依舊通過“明通數碼”、“曼哈數碼廣場”、“遠望通訊配件城”、“龍勝配件城”等未及摘掉的燈牌和路标,提醒着過往人流。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深圳華強北轉型)4

圖/馬微冰攝(被美妝廣告覆蓋的明通數碼)

“有人來,有人走,來來往往是市場永恒的主題。OPPO旗艦店走了,遠望美妝來了,紫荊城美妝走了,紫荊城食品中心來了。”華強北電子元器件商家沈陽近日就在微信朋友圈上發了一條頗為感歎的信息。

“我們這行屬于重資産行業,這兩年手機數碼産品的去庫存壓力大,大家都在嘗試轉型做複購率高的産品。”手機經銷商郭凡則對變化看得很淡。受疫情影響,今年華強北到3月才正式恢複開市,商業區的人流量銳減,多數商家都是在艱難支撐。

為了生存,郭凡也嘗試過美妝領域。“數碼行業本身利潤就低,之前一台手機掙幾十塊,現在能掙五塊,我都願意。”郭凡認為,手機與美妝的生意模式差不多,嚴格來說并不算多大的跨界——隻是換了一種産品,人員也差不多,“電子數碼産品賣場總是要轉型的”。

不過目前華強北轉型的最大困擾,是更改記憶标簽。手機時代“山寨機”的負面印象,成為華強北轉型的羁絆。比如大力革新推出的美妝城,被質疑存在“假貨”問題。有顧客反映,在其購買的産品,官方不承認貨品是自己正規渠道流出,也不予以驗貨。

由于渠道比較複雜,這裡甚至催生了一些“灰色”服務。“可以支持更改寄件人地址,商家發貨一般填羅湖口岸。”一位業内人士透露,流入華強北的國外化妝品,有些是從海南免稅店拿貨,也有部分是“水客”帶貨。

對此,華強北的管理者正在做出努力。在明通、曼哈等已經開業的大樓内,處處張貼着“假一罰十”的标識,還有帶有店主手印的經營責任書。

商戶們還發現,執法部門近期不斷傳出捕獲走私人員的信息——這些都是加強市場整頓的信号。

華強北為何總能矗立潮頭?

與華強北幾乎崛起于同一時代的北京中關村電腦城、上海徐家彙太平洋、鄭州百腦彙等數碼城,都已風光不再;唯獨華強北,在各個标簽中切換自如。

這個占地僅1.45平方公裡的商圈,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卻總能成為某個品類的全球交易中心,并由此矗立潮頭。關于數碼城的轉型話題,多年前多個城市都有提及,但華強北似乎是轉身最快的一個。對于習慣捕捉風口的華強北商家而言,商機似乎無時不在。

AI财經社了解到,在轉型美妝産業之前,華強北商家也進行過多輪探索,其中一些手機數碼商戶,曾投身新興的電子煙産業。在電子煙風頭正盛的時候,上千家品牌彙聚在華強北,大多數以出口為主。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深圳華強北轉型)5

圖/視覺中國(深圳某電子煙展會)

“去年下半年突然多了很多檔口,還經常見到外國人,有不少是從印尼、巴基斯坦過來的。”電子煙經銷商沈亮估計,華強北有80%的電子煙都是銷往海外,“之前就有聽說過電子煙,但因為政策不明确,大家一直不敢進場。”

這期間,有兩個時間節點對電子煙玩家産生影響:一個是2019年9月,美國多個城市宣布加強對電子煙的管控;10月,國内出台管控政策,禁止線上銷售電子煙。

電子煙行業被澆了一頭冷水,但這也給依靠線下渠道的華強北帶來一個時機。沈亮說,“那時有很多廠家和品牌都來華強北找檔口,包括一些不太知名的品牌。”

但就在沈亮們剛看到電子煙行業的新希望時,疫情又來了。這使得電子煙的線下發展再次出現停擺,許多電子煙品牌敗退出局,沈亮也在疫情後離開了深圳,“華強北的很多電子煙廠家都轉行了,目前僅剩的幾家訂單也很少,都是在做(解決)方案。”

在電子煙之前,華強北的另一個風口與“挖礦”有關。大約在2017年前後,最早一批從事計算機芯片的商家,有部分人轉向了礦機顯卡生意。“2019年達到最高峰,最火熱的那陣子有100多個檔口,顧客中很多都是國外的買家。有些生意比較大的,早已經實現财富自由。”礦機經銷商高勇告訴AI财經社,“華強北可以稱得上中國最大的礦機交易中心,但是近兩年少了很多,賽格電子市場的辦公室都空了一大半。”

随着近兩年比特币價格低迷,挖礦得到的回報與投入的成本無法相比,買礦機的“掘金者”一去不返,華強北的礦機生意也由此跌入谷底,衆多經銷商默默離場。

經曆連續幾輪趕潮、退潮,華強北商家相比之前更加謹慎。産業集聚與産業貫通是華強北的極大優勢——在數碼的高光時代,坊間甚至有傳言稱,隻要品牌手機的發布會一結束,華強北立馬就能模仿出同樣功能的手機,從電子元器件、軟件、組裝、渠道到銷售,華強北沉澱了一條完整的産業鍊。

如今聲勢浩大的化妝品改革,也開始顯露出這樣的趨勢。首先是在明通,物業管理方為了方便商家,特意定制了一款“明通找貨”的小程序,其中的商家信息、貨品詳情以及價格,都能一目了然。還有紫荊城與曼哈商業廣場,都在推廣帶有市場報價功能的定制小程序——小豬找貨。

華強北不僅為美妝轉型定制“工具”,還會延伸産業鍊,比如将直播元素加入其中。改造後專注化妝品的“女人世界”,在一樓設立了直播中心,從事培訓教育、電商主播孵化、代理運營等業務。新開業的曼哈B座一樓,也有網紅直播;而寶華大廈C座外的巨大屏幕,也将作為網紅直播帶貨的載體,全新亮相。

探訪深圳華強北化妝品(深圳華強北轉型)6

圖/馬微冰攝(寶華大廈直播帶貨海報)

已經擁有美妝生意的郭凡,近期又在與曼哈商業廣場相鄰的紫荊城大廈二樓,盤下一個新檔口,将重心轉移到進口食品領域,理由是食品可以再搏一搏。“就像之前大家都小看化妝品,現在沖進來這麼多商家,發展多好?但化妝品行業已經有大商家在掌控,并且塗在臉上的産品,經常會被人拿來比較。相對來說,食品隻用考慮口味,搶先入駐或許更有優勢。”

紫荊城曾是與明通同時期改造為美妝城的商廈,由于明通在美妝市場中的寡頭效應明顯,紫荊城轉而另辟蹊徑,準備打造為首個全球食品交易中心。郭凡聽說,從美妝轉為食品交易後,紫荊城三天就招商全滿。

看起來,與郭凡思路相似的商家不在少數——沒有人敢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紫荊城進口食品區的檔口轉讓費,也開始跳漲。AI财經社走訪發現,紫荊城一處二樓檔口的轉讓費,上午還是12萬元,下午便已經被炒到了15萬元。

美妝之外的下一口風口似乎就在這種商家的“直覺”中醞釀。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陳梅、郭凡、沈亮、高勇為化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