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6 03:50:46

朋友莉莉(化名)的寶寶1個月了,最近總是跟我吐槽寶寶的“睡渣體質”:也不知道為啥,寶寶老是睡眠中一驚一乍,明明睡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自己吓醒。他睡不好折磨的也是我,我這個月子算是做廢了,一個晚上的好覺都沒睡過,真快熬不住了!

我跟她說咋不給寶寶裹個襁褓?寶寶睡得香你也舒服。她卻告訴我“裹襁褓”會影響寶寶身體發育,千萬不能裹。我問她哪聽來的這個道理,她說“有個朋友跟她說的,巴拉巴拉給我說了一大堆害處”。我告訴他,我的寶寶從出生就裹了襁褓,目前6歲了沒發現一點你說的危害。

新生兒裹襁褓到底有沒有危害呢?有哪些“講究”?寶寶裹襁褓可以“裹”多久?“裹”習慣了該怎麼戒?本文将為各位新手爸媽科普關于“裹襁褓”的正确認知。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1

新生兒裹襁褓有哪些“講究”?

新生兒在出生後會存在生理性“驚跳反射”,所謂“驚跳反射”就是寶寶在睡眠中出現“手腳突然張開,被突然驚醒”的情況。因為“驚跳反射”會影響寶寶的睡眠,所以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來幫助寶寶睡得更久更安穩。裹襁褓便是效果比較好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方法。

正确的“裹襁褓”是有利無害的

裹襁褓是寶寶的安睡的“神器”,正确的裹襁褓不僅沒危害,還有諸多好處:寶寶睡得更久更安穩、促進嬰兒的自我安撫行為、幫助寶寶生長發育等。相反,錯誤的“裹襁褓”的确會造成危害,比如影響髋關節發育。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2

正确的裹襁褓的原則:“上緊下松”

裹襁褓不是包粽子,正确的裹襁褓的原則:“上緊下松”,并且在包裹後需采取正面仰睡:

  • “上緊”:“上緊”是指寶寶的上半身相對要裹緊,避免寶寶雙手掙脫襁褓時覆蓋到口鼻,引發口鼻窒息風險;
  • “下松”:“下松”是指寶寶的下半身一定要寬松,讓寶寶的髋關節可以自由活動,不影響寶寶髋關節的發育。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3

裹襁褓的正确細節

①毯子呈菱形鋪平,頂上的角向内卷起,然後把寶寶平放在毯子上,頭頸放在頂部折角位置;

②寶寶的手貼身放平,把右側的被子先包裹住寶寶的手臂及身體;

③再将底部的毯子包裹住嬰兒的腿放在身下,寶寶的仍然可以彎曲活動;

④最後将左側的毯子收攏,細節圖可以下圖。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4

寶寶襁褓可以“裹”多久?

給寶寶裹襁褓用錯了方法、裹的時間太長不僅對寶寶生長發育沒好處,反而還會帶來很多危害。那麼寶寶襁褓可以“裹”多久呢?以下注意事項家長需注意一下。

“裹襁褓”從出生後就可以開始用

在寶寶出生後,護士在産房就會給寶寶裹上襁褓。所以一般來說,在寶寶一出生就可以用裹襁褓的方式來讓他們安睡,有一點要注意:“裹襁褓後,如果是剛吃完奶爸媽需看着寶寶拍嗝後側睡半小時,再讓他們仰睡,避免吐奶”。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5

“裹襁褓”最長時間不要超過3個月

一般來說裹襁褓最長時間不要超過3個月,不過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有些寶寶适應能力比較強,滿月後就可以不用裹襁褓了,有些寶寶适應能力差,可能會稍微久一點,但是盡量不要超過3個月。

“裹襁褓”及其它替代方式

除了“裹襁褓”之外,還有一些工具也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加安穩。比如防驚跳睡袋、模拟子宮睡眠環境等,同樣也會給予寶寶安全感睡得更加安穩。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6

如何在不影響寶寶睡眠的情況下順利“戒”掉襁褓?

前面說了裹襁褓的方法以及最長時間,接下來要說說怎麼戒掉襁褓?寶寶習慣了被“裹着”睡,突然放開是不是會影響寶寶本來較好的睡眠呢?下面就來看看怎麼順利“戒”掉襁褓。

“戒”襁褓第一步:先放單手、再放雙手

3個月左右,寶寶睡眠逐漸變好,驚跳反射消失,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給寶寶“戒”襁褓了。“戒”襁褓第一步可以先嘗試放出單手,再慢慢過渡到把雙手都放開,給寶寶一個适應時間。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7

“戒”襁褓第二步:側睡

在“戒”襁褓時家長不要再給寶寶采取仰睡的睡姿了,最好讓他們側睡,因為側睡能夠有效減少他們亂動,避免“戒”襁褓後的不适應。

“戒”襁褓第三步:先搞定白天戒,再過渡到晚上戒

“戒”襁褓跟“戒奶”一樣,要循序漸進,寶寶才能慢慢适應、不會出現強烈反抗的現象。“戒”襁褓的時候可以先戒白天、再戒晚上,有效避免寶寶出現睡眠問題,多試幾次、有耐心一點。

怎樣給新生兒包襁褓(新生兒裹襁褓有)8

CiCi媽寄語:關注CiCi媽媽說育兒,專注于嬰兒睡眠以及家庭喂養知識分享。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CiCi媽點個贊并分享給更多的人!有任何育兒疑問,都可以關注并私信我,看到都會回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