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演義》,講述了許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創造了無數流傳千古的名人名言。
赤壁大戰中最精彩的,本來應該是周瑜與曹操的鬥智鬥勇。可為了宣揚諸葛亮的智計無雙,演義中将周瑜與諸葛亮明争暗鬥硬生生寫成了主線,以“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等橋段,着力醜化周瑜、魯肅等人形象,甚至讓周瑜臨死前喊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歎!
要知道,周瑜遇到諸葛亮時,周瑜已經是東吳大都督,不僅與孫策是連襟,還是東吳兵馬的統帥,正處于功成名就的高位。諸葛亮不過是逃難之王劉備手下的軍師,既不管兵、又不管民,無非是做個使者、聯絡員兼人質而已。周瑜怎麼會去嫉妒他?
周瑜是孫權十分看重的大将,龐統不僅是“卧龍、鳳雛”之一,而且剛剛在赤壁大戰中獻連環計立了大功,隻因為孫權接見時說“吾之所學與周瑜大不相同”,便讓孫權對他毫不興趣。諸葛亮大戰之前不是想着怎麼對付曹操,反而是對自己的戰友拼命地“抖機靈”,說是機智,卻未免顯得過分的小氣了。
三國故事中,讓人對諸葛亮從喜愛變為厭惡的,不僅僅是他竟然“三氣周瑜”至死,更在于他居然敢在周瑜死後“過江吊孝”,讓人覺得周瑜死得很沒有價值,覺得諸葛亮未免欺人太甚!老百姓們也流傳了這樣的歇後語:諸葛亮哭周瑜——假仁假義
那麼,為什麼東吳諸将不幹掉諸葛亮呢?為什麼他們能承受這種欺負上門的挑釁呢?
1.東吳已成曹操大敵,他們不敢
東吳一直都是很怕曹操的,就像諸葛亮其實一直很怕東吳一樣。
從孫堅開始,江東對于北方作戰,基本上沒有成功過。孫堅死于跨江擊劉表,還沒有北上就被幹掉了;孫策死于準備奪許都,還沒有出發就被刺殺了;孫權更是連敗兩次,先敗于陳登的廣陵,後敗于曹操的合肥,再加上孫家其實并沒有奪占天下之心,也沒有“複興漢室、讨伐奸賊”的理想與責任,他們習慣性地就會向北稱臣。
孫堅奪占揚州、南陽之後,馬上就獻地給袁術,投靠了袁氏兄弟,自己去當先鋒了。孫策奪占江東之後,也隻是要求曹操把持的朝廷給封個将軍而已,封吳候已是意外之喜。孫權上任之後,更是多次提出要投降北方勢力,隻是想賣個好價錢而已。哪怕合肥戰後,孫權也很快向曹丕投降,壓根就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
周瑜死時,正是曹操厲兵秣馬,做好再次南征、報赤壁之仇的重要時刻。周瑜之所以會死,也是因為孫權表劉備為荊州牧,将南郡借給劉備,曹操再将計就計,用南郡太守來逗引周瑜,誘發孫劉矛盾。
隻要曹操不放過東吳,東吳隻能想方設法讨好劉備,根本就不敢和劉備集團扯破臉。于是乎,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劉備吃飽了抹嘴不算數,依然占領着荊州;孫權想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居然罵什麼“虎女焉嫁犬子”,孫權依然還是忍着。直到關羽威鎮華夏,曹操主動聯系孫權,東吳終于放手一博,白衣渡江幹掉了關羽。
東吳、劉備作為三國之中較弱的兩家,當孫吳成為曹操的首要目标時,他們隻能忍氣吞聲地讨好劉備。反之,劉備奪占西川、搶占漢中之後,劉備與曹魏成為主要矛盾,雖然孫權連殺劉軍大将,緻使劉備敗亡,諸葛亮還是隻得派人與江東和好,打落牙齒往肚裡吞!
東吳為什麼不殺諸葛亮,形勢所迫啊!
2.江東已經改朝換代,他們不願
周瑜是東吳的大都督,他可以統帥東吳三軍,但東吳三軍并不都是周瑜的,甚至可以說基本都不是周瑜的。
諸葛亮氣死周瑜時,東吳将領已經走到了第三代,也就是孫權統領的那一代。
東吳将領的第一代,是孫堅的那一代,代表人物為程普、祖茂、黃蓋、韓當,他們陪着孫堅走南闖北、屢立戰功,為江東基業的創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東吳将領的第二代,是孫策的那一代,代表人物為周瑜、甘甯、太史慈,他們在孫策的領導下,接過老同志的槍,打下了六郡七十二城,創立了江東産業。
東吳将領的第三代,是孫權的那一代,代表人物為魯肅、周泰、呂蒙、淩統等人,他們緊緊團結在孫權的周圍,為孫權實現自己的夢想、達到自己的目标出謀獻策、南征北戰。
周瑜當大都督時,程普十分不服氣,甚至于連作戰會都派兒子程咨參加,直到周瑜分布以定,程普才十分服氣地甘居其下。曹操之所以會相信黃蓋的投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能想象得到老将們對周瑜的不服。
周瑜活着的時候,他所重用的隻能是黃蓋、韓當、程普、太史慈等人,孫權自己的班底如魯肅、周泰、呂蒙等隻能站在邊上看着,想想赤壁大戰,獻詐降計的是黃蓋,打頭陣的是甘甯,群英會監酒的是太史慈,周泰、呂蒙、魯肅等人不過是當助手、看客而已。
好不容易周瑜死了,魯肅上位,意味着東吳第三代将領正式上位了。所謂江表十二虎臣,如果沒有快速的更新換代,後來者根本就不可能有出彩的機會。
面對給他們帶來機會的諸葛亮,他們又怎麼會殺他呢?
3.孫劉已成戰略聯盟,他們不需
諸葛亮一直是倡導孫、劉聯盟的,這一點不僅魯肅知道,孫權知道,東吳高級将領們也都知道。他們之間的差别隻在于,和諸葛亮的聯合,到底要以什麼樣的價碼來進行而已。
周瑜等老一輩人心中,還殘存着孫策小霸王遺留下來的争霸天下的基因,他們把荊州看成是囊中之物,把極長江而占之,分兩路北上中原當成實現目标的途徑,希望把劉備收入麾下。
周瑜先是讓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勸說諸葛亮,想把諸葛亮收入東吳,再将劉備結為親家,以東吳為主,劉備為輔,與曹操争奪天下。所以會處處想着與諸葛亮争先。
魯肅等第三代人則不一樣,随着孫吳集團與江東大族的不斷融合,他們實際上已經越來越不思進取了,想的隻是保有江東産業而已。保有江東産業,十分重要的就是與劉備集團搞好關系,不能形成曹、劉兩家合攻孫吳的局面。
魯肅不僅力主将南郡借給劉備,而且在劉備集團多次背信棄義、胡攪蠻纏的情況下,始終着眼大局、能忍則忍,哪怕是劉備離開荊州去奪西川,東吳都沒有出兵奪占荊州。可見他們對聯盟的重視和維護。
呂蒙之所以會“白衣渡江”,一方面是由于關羽辱孫權過甚,不僅不給孫權一點面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在未與東吳商量的情況下,直接出兵襄陽、樊城,有獨占荊州逼迫江東的企圖。
周瑜死的時候,正是孫、劉集團處于共同抗禦曹操,親熱得蜜裡調油的時候,自然不可能幹掉諸葛亮,把借地、嫁女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親密關系給搞緊張了!
諸葛亮之所以敢演戲,不過是由于魯肅需要他演戲,孫權允許他演戲而已,與諸葛亮的智慧和膽量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東吳不殺吊孝的諸葛亮說明:一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情況的發展變化,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仇敵與朋友之間并沒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二是沒有金鋼鑽不攬瓷器活,你看到的超級勇敢背後,往往是因為人家有着超級保護。三是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逆之者亡、順之者昌,周瑜改變不了,諸葛亮同樣改變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