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鬓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
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
據報道,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
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道别常說的“拜拜”,不少人發音為bái,但實際上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它的正确讀音是bài。然而在第6版,“拜”增加了注音bái。
另一個經常被讀成què záo的詞語“确鑿”,在詞典中原本的正确注音是què zuò,但新版的詞典表示,這個詞語的讀音從俗改為què záo。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如果用這種讀音朗誦古詩,語文老師往往會把“衰”糾正為cuī,“斜”應讀作xiá,而“騎”應讀作jì。但現在按照注音,它們都不再需要糾正。
“說服”到底讀作shuō fú 還是shuì fú?“鐵騎”到底讀作tiě jì還是tiě qí?“
越來越多的字詞讀法開始引發困惑。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據報道,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詳情看視頻↓
另據報道,教育部語用所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漢字與漢語拼音辦公室(隸屬于國家語委)的何副研究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6年,教育部就《<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修訂稿》中很多異讀詞的拼音打破了大衆原本認知,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時隔三年尚未正式發布。
何副研究員說,審音委已經對當初做的審音表的修訂工作做了提交,語委相關部門正在進行審核,(審核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還沒有正式對外發布。這個審音表征求意見稿裡有些讀音還在調整,“有一些老師可能認為2016年的《修訂稿》是定稿,所以寫文章指向《修訂稿》,據此做出的引用和讨論都不是特别準确。”
有争議的字詞到底怎麼讀?正确答案可能在2019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據報道,2019年1月10日,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發布《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9年工作要點》。《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作為重要的普通話語音标準,列入了2019年的工作要點,計劃在2019年内正式發布。
規範使用語言文字 茲事體大
語言文字從來都是變動不居、與時俱進的,當然不能抱殘守缺,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否則,我們“也許”仍在之乎者也和繁體字中呢喃沉浮呢!魯迅當年吐槽過一位名人說錯成語,把“每下愈況”錯說成“每況愈下”,所表達的意思也滿擰。眼下,“每況愈下”早已成為正确的成語了。這也說明,“約定俗成”确實可以成為語言規範新創的重要因素。
然而,“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規範使用語言文字,代表着國家尊嚴和文化傳承,茲事體大。如果少了誠惶誠恐的敬畏之心,在改動時随意性太強,會帶來簡單粗暴、雜亂混淆甚至人文曆史的斷裂。語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顧曆史流變、地域融合,要注意外來語言的吸收轉化,也要尊重約定俗成。但這并不是說,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漢字,就一定要向“錯誤的大多數”屈服。
像“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這樣的名句,幾乎是每一代小朋友開蒙必讀,這個讀音不僅合轍押韻且渾然天成。倘若改成“xié”,便讓晚唐七絕聖手杜牧陷入不會“押韻”的窘境。久而久之,我們的後人還怎麼體會唐詩的铿锵優雅、宋詞的婉轉清麗?怎麼告訴孩子某處讀音的别扭該由誰來負責?
曲高和寡,不意味着隻能讓“曲”走“低”,相反,可以通過努力,讓“曲高”而“和衆”。時下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和《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的日漸流行,證明了這種努力的有效。當小選手們已經很有腔調地誦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cuī)”之際,我們卻要坐視某種文化上的釜底抽薪,讓孩子們忽然“衰(shuāi)”得不知所措?讓兢兢業業的廣大語文教師失了準繩?讓語言傳承沒了沉着有序的步步相依?
茲事體大,且請廣開視聽,慎之又慎。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